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2分) (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2分) (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分) 材料二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4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亚洲,日本通过自身制度的改造焕发出一股冲力,奇迹般地融入现代化浪潮中,并挤进列强行列,而其他国家则处于探索与阵痛阶段,为现代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代价.……日本的现代化成功,中国的现代化尝试却遭遇了失败.中国的现代化尝试是以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果说洋务运动表现了对器物和技能层次现代化的追求,那么维新运动则表现了对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探索. ——钱乘旦《换个角度看历史》 材料二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探之过蹙;失于急教,以自始蹉婆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跛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惭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一——梁启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自身制度的改造”是指什么?(1分)它对日本的影响如何?(2分)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关于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你的看法。(4分) (3)材料三梁启超为什么如此评价戊戌变法?(3分) 泰州中学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DADBCBDB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DBCBDDCA 二 、非选择题: 21、(1)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任意两点,共2分) (2)基本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1分) 方式及举例:①革命方式,如英、法、美; ②改革或统一方式,如俄、日、德。(2分) (3)尝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1分) 根本原因: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1分) (4)经济发展为政治建设提供基础,政治建设又会促进经济发展。 (1分) 22:(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1分) (2)民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国家权力滥用。(3分) (3)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如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每点1分,2分) (4)具体方式: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2分) (5)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2分) (6)民主具有阶级性;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整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任意2点得2分) 23:(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2分) (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2分) (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2分) (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4分) 24:(1)措施:均田制。(2分) 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分) (2)①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2分) ②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③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2分,任答两点即得2分) 25:(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分)工业革命迅速发展。(1分)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1分)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分)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 (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2分)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2分,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1分) 26:(1)明治维新。(1分)影响:①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2分) (2)“论”者:是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是制度变革不彻底。(2分)看法: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分) (3)戊戌变法发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之际,具有强烈的爱国性;变法的进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