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大连市第23中学2010——2011下学期高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大连市第23中学2010——2011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32小题, 共48分)
    1. 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 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4. 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 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
    A. 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5.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 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来源:学#科#网]
    A. 书同文 B. 度同制 C.车同轨 D. 行同伦
    6.下图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于( )
    A.周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7. 杨行密(852—905),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公元890年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领宣、歙、池等3州,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从此辖区内人们爱吃的“蜜糖”也要改称“蜂糖”。上述材料表明( )
    A.汉代以来的刺史地位出现明显下降 B.尊者避讳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
    C.唐末出现州县制向藩镇、王国制的逆转 D.分封制根深蒂固削弱了中央集权
    8. 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9. 《元史》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据此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10.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11.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的男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的男丁)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12.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13.“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 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4.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 “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5. 清代设置军机处,受冲击最大的是( )
    A.内阁 B.六部 C.都察院 D.议政王大臣会议
    16. 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 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17.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18. 托马斯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关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学说,不同点关键在于( )
    A. 国君与上帝的关系 B. 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C. 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D. 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