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梭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一个“四百人会议”,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的欠债为奴的雅典人,你会支持改革吗?(1分)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1分)并简要评价梭伦改革。(2分) (3)谈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有人说“四百人会议”相当于美国的国会,你同意吗?(1分)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 42、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2分)改革的成效如何?(2分) (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2分)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1分) (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43、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2分)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2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2分)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2分) 44、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1)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1分)及其消极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3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3分) (4)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2分) 跃华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满分共60分) 12345678910 DBAAACBACA 11121314151617181920 BCBDACCAAC 21222324252627282930 CCACADACAD 31323334353637383940 CDBCCDBDC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满分共40分) (3)不同意。(1分)美国国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掌握立法大权;而“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2分) 【思路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判断改革内容。理由实际就是回答梭伦推行的这项措施的意义。第(2)问要注意分析材料,调动相关知识回答。注意评价梭伦改革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第(3)问要在明确“四百人会议”和美国国会职能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3)孝文帝改革:鲜卑上层旧贵族和守旧势力,王安石变法:大地主、大官僚等势力;(2分)方田均税法、募役法。(1分) (4)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改革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上任意答出2点即可得2分) 【思路分析】第一问根据所学很好回答。第二问两次改革一个属于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一个为摆脱危机而进行的,故侧重点有所不同。改革的成效实际上就是回答改革的积极作用。第三问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属于难度较低的题。第四问回答启示时候要紧扣当前的实际来回答。 43、满分共8分 (1)理解:农奴制盛行,工业发展落后。(2分)改变: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2分) 44、满分共11分 (1)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1分)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2分,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 (2)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2分)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1分) (3)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1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西方思想的传入(1分) (4)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