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练习题(有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满分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在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 )
    A.雅典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执政官 D.雅典贵族
    2、梭伦在改革后成为雅典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①改革未消除平民和贵族的根本矛盾 ②贵族改革中利益受损比较多 ③下层平民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 ④城邦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的出现
    A.①② B. 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这种现象得到较大改观首先可能出现在( )
    A.梭伦改革后 B.克里斯梯尼改革后 C.伯利克里改革后 D.梭伦改革前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
    ①废井田 ②奖励耕织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可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鞅变法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④商鞅变法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9、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叛乱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10、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由于社会制度先进和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民族融合的主流,所以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又被叫做“汉化”。但在此“汉化”过程中,少数民族对汉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饮食方面 ②服饰方面 ③经济领域 ④军事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响 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
    C.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
    14、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15、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
    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16、 右图是北宋郑侠所绘的《流民图》,史书载“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并将这种惨状归罪于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的新法中客观上加重了百姓负担的是(  )
    A.整顿太学,改科举
    B.方田均税,兴水利
    C.征免役钱,作保甲
    D.行市易法,规范市场
    1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18、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教皇要求他“撤回错误观点”,否则将被教会开除。但路德认为《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
    A.人人都有阅读《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B.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福音
    C. 简化宗教仪式,铲除教士与俗人之间的隔阂 D.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教会从属于国家
    19、“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
    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20、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
    A.印度佛教徒 B.伊斯兰教徒 C.耶酥会士 D.太平道道士
    21、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