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2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3、下列有关克里米亚战争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性 ②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④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24、造成俄、日与英、法改革和革命后不同体制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B.资产阶级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C.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D.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 25、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26、1861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7、现代化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分为“原生型”和“传导型”,下列 各国中,属于“传导型”现代化国家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8、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 B.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9、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30、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31、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宣传自由平等 ④反对对外扩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来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 ) 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 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 33、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34、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35、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36、19世纪以来,外国报纸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 “西学”,自办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当时这些报刊其基本内容应是( ) A.宣传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思想 B.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 C.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D.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37、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谊。”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38、19世纪末顽固派在《请毁新学伪经考片》中说:“(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这是因为《新学伪经考》一书( ) A.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B.批评了封建的伦理道德 C.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 D.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39、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提供学习西方的人文职业教育 ④主张仿效西方国家改善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第II卷 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满分40分) 材料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的诗歌•之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