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危机: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1)表现: ①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建议教师点到为止,不宜大量补充教材。 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 (2)影响: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学思之窗”,回答: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提示: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的贫困。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危机。 二、黑船事件: 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欧美列强窥视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日本。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2、经过: (1)1853年,佩里率舰队叩关,史称“黑船事件”;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准将率领4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前,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的政策。佩里要求幕府接受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致“日本皇帝(将军)”的国书,结束锁国政策,并缔结通商条约。由于这些军舰船身都是涂上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故日本人称这次事件为“黑船事件”。在美国人提出不开国就开火的威吓下,幕府被迫接受美国总统国书,但要求拖延到第二年答复。 黑船事件的实质:日本人把美国军舰称之为“黑船”,反映了日本的落后,因此它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 (2)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凡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等。 影响:①它是“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②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③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3、影响:主权遭破坏,民族危机加深,迫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 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三个“进一步”) 1、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表现: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日本的原料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如:生丝、棉花、油、茶、海味等,致使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1867年输出为1200多万美元,输入2160多万美元。另外,由于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市场比价差距悬殊,列强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于国际牌价,大量套购,攫取暴利、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 影响: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 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1)人民起义不断: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 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 (2)幕府统治基础的动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