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①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0世纪初,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人物:孙中山、黄兴等。 ③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和三民主义)。 ④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⑤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⑥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因此,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⑦启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有利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②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 ③主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4、无产阶级的探索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掌握:背景;经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嘉兴召开,确定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意义。)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背景:军阀混战使人民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愿望。 ②经过:1924年,中共参加国民党“一大”,使国民党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1924年5月,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这三个军阀,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③评价: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大革命风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开始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这些都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3)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①背景: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使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均遭到失败。 ②过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有,毛泽东决定改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后来,由于博古、李得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 (4)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①背景:从1931年起,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社会各阶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蒋介石却不断围剿红军。 ②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评价:领导全民族的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