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目标 预习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老子、庄子、韩非子的主张。 二、预习内容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学(1)政治思想: “ ”为核心; “ ”,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 ”,进一步提出了“ ”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 ”,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张施政用“ ”和“ ”,“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观点。(3)主张“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 (二)、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①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②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③提出“ ”的政治主张。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1)韩非子:主张君主要 ,提出了 。 (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墨家(1)墨子:主张“ ”;宣扬“ ”;提倡节俭;主张“ ” (2)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2.说出老子、庄子、韩非子的主张。 3.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影响。 4.归纳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说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2.说出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的主张。 (二)合作探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具体原因 ①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②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 私人 讲学。 2.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 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子。 3.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 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三)精讲点拨 时期 人物 主张 贡献 儒家 春秋 孔子 (1)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主张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创立 儒家学派 战国 孟子 荀子 (1) 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主张“性本善” (1)主张施政用“ 仁义 ”和“王道 ”,“ 以德服人”。(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君舟民水 观点。(3)主张“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1) 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战国后期,儒家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子 2.(山东临沂一中)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 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