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2节 儒学的兴起学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5.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C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答案: (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可拓展为: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三)问答题
    1、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分析以上观点,结合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于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答案: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的地位是如何得以确立的? 你是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发展历程的?对于儒家思想的“独尊”现象,你作何理解?试简要分析。
    答案: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在建立政权时起了重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后的变化。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也使自“焚书坑儒”以来陷于困境的传统儒学在学术上得以发展。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需要,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汉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封建政治与儒学思想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4)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提示:儒学正统地位何以确立要从西汉统治的需要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两个方面作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