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本课重点:
    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本科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Ⅰ、必修Ⅱ学习,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七、课时安排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复习导入
    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为什么?
    3、思考: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衰弱;制度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列强侵略)
    4、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5、教师总结以上问题,归纳成下列图示。并由此引入新课。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三)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1956年 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重点
    1963年 部署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人造卫星的研制;
    1986年 “863计划”及以后的“星火计划”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要领域
    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含义2、背景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探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问题: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3、成果
    【探究】计算机投影下列四幅图片。
    图片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4—秦山核电站。
    思考:你从上述四幅图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
    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地位与意义)
    【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同时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