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感知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1.努力: 2.成就 二、义务教育 1.重要性 2.1986年《义务教育法》 3.科教兴国 4.成就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1977年恢复高考 2.学位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今天,我们学习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8文字阅读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那么,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扫盲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呢?教材上列举了三个时间点及决策,请看教材是哪三个时间点以及相关的情况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