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5、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6、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7、材料题
    材料一:
    两弹一星
    材料二:
    材料三:
    (1)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材料四:“谁掌握了科学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钱学森
    (2)结合你身边发生的变化并联系材料说说建国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了哪些作用?
    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一:
    时间 科技战略 制定战略原因 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1960年第一枚火箭(酒泉)
    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五)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第三)
    1979年“望源”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第四)
    20世纪80年代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教兴国”战略 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神舟”5号、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第三)
    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题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合作探究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前提;
    (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影响: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生存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四)当堂检测1-5:CCB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教学设计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本课在内容上承接了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