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世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焚书》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弊书》 D.《天工开物》
    5.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主张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B.主张“工商皆本”
    C.主张社会改革 D.主张土地分等,按等征赋
    6.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观念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反对君主政体
    7.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物是
    A.王夫之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8.《明夷待访录》载:“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礼记•檀弓下》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三:“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两段材料反映了孔子、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未被统治者重视?
    (2)依据材料三、四,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
    (3)中国古代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批判地继承,是我们对待古代思想遗产的正确态度。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观点,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10.岳飞以“精忠报国”之精神为后人称道,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激励世人。试分析这两种思想的异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两种思想作简要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