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之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康有为宣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实际上是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③理论特点: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必要性,为变法寻找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④作用: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启蒙思想第一人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意义: (1)实践上: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①时间:1898年 ②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 (2)理论上:启蒙作用、解放潮流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小结: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这位被公认“笔间常带感情”的国学大师在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学们,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历史中沉思,我们在历史中预知未来,我们更应当在历史的沉思中警醒、奋起。让我们用周恩来少年读书期间回答老师的话来共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业: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附导入新课之二: 1898年9月,也就是111年前,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帝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亡命天涯,维新志士杨深秀等六人被捕。28日,六君子血溅京城菜市口。悲壮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之中,年纪最长的杨深秀49岁,最年轻的林旭24岁。 林旭,福建福州人,乃林则徐后代。近代中国上的福州林家,有太多人物已经或即将走进我们的视线,走到我们历史或语文课堂。他们中,有爱国的官员林则徐、翻译家林纾、维新志士林旭、革命党人林觉民、文学大师林语堂、国徽设计者林徽因。让我们从林旭的家世出发,走近林则徐……他被毛泽东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在讲话中吟诵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