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 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 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 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 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请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 【资料回放】,了解有关内容,知道魏源编《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建议,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 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教学时,还可以请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在 解答疑问过程中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 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材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内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洋务派的措施 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示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 教材从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来维护清王朝统治并阐释其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 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 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 , 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 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 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 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教学时可以分析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2)洋务运动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影响、失败三个方面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 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 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 ,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 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 ,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洋务运 动为西学在中国更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建议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的贡献,分析 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 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而培 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介绍西方社会科技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 气的拓荒作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 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