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 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总结表格。 背景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 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 2、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 ,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表现 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 影响无 处不在。 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宗教“异端”运动 的 原因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形式 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事件 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