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概念 (运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 什么是“工业革命”?最先出现的时间、地点。 2、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对于第一个问题书本上有简单地介绍,老师应该完整地说明: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简单地说,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过程,因此,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技术革命,其次是一场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变革。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然后在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扩散开来。 作为技术革命的工业革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那么英国具备哪些条件?又是如何具备的? 2.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可能性 师: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我们先看它的可能性。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重要的前提。经过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及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后,是怎样进一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段落) 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前提——政权、劳动力条件、资本条件、科技条件等方面概括) (2)必要性 师:到18世纪中期,英国经过多年战争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法国,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越来越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注意:在分析“市场扩大”是用多媒体展示p6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利用“市场”、“需求”、“不能满足”、“蒸汽”、“机器”,得出: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工业革命必须要进行,并且这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的出现和机器为代表。) (运用多媒体展示) 前提:社会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劳动力(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地涌入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资本(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英国殖民者通过发展海上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资源(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海外殖民地原料充足)工业革命的可能性,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并且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料; 科技(工场手工业积累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培育了一批有才干、有经验的技师与技术工人。 市场(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市场扩大)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总结: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可以概括为“两个前提,五个条件”,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与之相伴而来的稳定社会秩序两个前提,劳动力、资本、资源、科技、市场五个条件。通过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原因的规律性认识。把这一规律和现实问题结合运用,比如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现实问题“我国东部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3.主要发明 (多媒体展示问题) 1、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 有哪些发明?从这些发明中,你能找出工业革命推进的进程吗? 1、 答: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2、在学生介绍发明的时候,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1825年火车试车成功场景等)。 (注意:多媒体展示传统手工工场和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让学生区分工场和工厂:相似点: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不同点: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交通 (汽船、火车) 动力 (蒸汽机) 冶金 采矿 (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推进的进程) 棉纺织部门 纺纱——织布 → (通过对工业革命进程的概括,让学生明确工业革命进程的特点:即从纺织部门开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互相推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