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课前承希腊先哲、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材主体内容讲解法德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张。为深化学生理解,教学时可联系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第一,“理性”的含义;第二, 17、18世纪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从而认清启蒙运动的实质及对近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启蒙运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思想家思想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2)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创设的历史情境、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运用材料进行学习的方法;通过探讨启蒙运动的影响等问题,学会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塑造学生关注社会进步,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2)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知识结构】 背景 性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与内容:理性主义;用理性构建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自由平等 代表人物 对欧洲 影响 对世界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歌剧院、巴黎圣母院、先贤祠等图片,并提供以下材料: 材料1 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材料2 卢梭从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捏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将点燃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点燃整个巴黎乃至整个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