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双调]蟾宫曲•旅况
    阿鲁威
    理征长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
    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1)“笑长安却误英雄”一句中的“笑”字意蕴丰富,试结合这首元曲的主旨加以说明。(3分) (2)这首元曲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三句与李煜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写法和艺术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说明。(3分) 七、现代文阅读(四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绝 唱
    严阵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而是一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新,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冒出新芽,用它青春的绿意,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呢!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选自2005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写春夏荷叶荷花的美?(3分) 答: 17、“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绝唱”的含义是什么?“绝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结尾,作者由荷及人,说“人生如此”。请结合全文,说说“存在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意选出两例加以赏析。(4分) 答: 八、语言综合运用(两小题,共12分) 20、试从形象和表达技巧方面来赏析本诗第三、四句。(6分)
    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 21、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6分)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九、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水超过100℃要化为气,低于0℃就变成冰。自然界的变化有个“度”,社会领域的变化也应有个“度”。请联系生活实际,以“说‘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 案
    第I卷 (3分)默写:答案略(每句1分,共10分) 14、[参考答案]①赋(1分)②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2) ③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2) 15、 (1)这首元曲抒写了诗人于羁旅行役中怀才不遇的慨叹。(1分)一个“笑”字,既包含着书剑飘零、功业无成的自嘲和无奈,(1分)也表现了蔑视功名利禄的旷达和乐观。(1分)弦外有音,余韵无穷。 (2)“云树……”三句,和李煜的“问君……”的名句一样,都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1分)用有形之物描绘无形之情,(1分)借浩荡江水,苍茫云树,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愁情。(1分) 16、写春天的出水绿叶和夏天新绽红荷的色彩新鲜之美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了十月残荷枯梗、败叶的独特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残荷美的热爱;同时又使行文摇曳生色,曲折有效,避免了平铺直叙带来的呆板。(3分) 17、残荷在生命结束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凄美的展现是最美的,最佳的,是绝唱。它显示了一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高尚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是一种不屈的沉默;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4分) 18、即使被摧毁,即使处于人生低谷,但只要不屈服,不放弃,充满自信和希望,那么就不会毁灭,这便是存在;这种存在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有着这种力量的人,永远不会被打败。(4分) 19、析:本文运用了引用、反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文采和文章气势,富有感染力;还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使语言生动形象、音节和谐。答案示例:例1、“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作者运用叠字和比喻的手法,使这句话既描绘出了荷叶鲜活的美,又具有音韵的和谐美。例2、“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讲出了精神的不屈的重要,语言精炼隽永,具有哲理性。(4分) 20、形象: 一骑红尘: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妃子笑: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2分) 表达技巧:“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4分) 21、山峰,放远了观望才觉得秀美。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第2句所表达的事物应为人文的,不合此要求扣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