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本大题4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10分)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10月4日,与往常一样,他吃过晚饭,上床休息了一会儿。晚7时左右,家人发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杰出的诗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他曾告诉自己的每
    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
    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
    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
    门,说声“谢谢”。北大毕业生余杰曾撰文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林庚站在料峭
    的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林庚写信给自己的弟子孙玉石,会提笔写道:“玉石兄如晤”。“他对学生是不设防的,更是宽厚的”张鸣说。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 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钱理群向记者转述,文革中,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
    2006年10月4日黄昏,林庚由保姆陪伴,又一次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边。很快将是中秋,他有些失望地说:“怎么月亮不圆啊?”
    “快了,后天就是中秋了。”保姆答道。
    “好,到时候我们出来看月亮。”林庚有些高兴地说。这天晚上,他在燕南园62号的家中,永远地离开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8日,有删改)
    17.文本说,林庚“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请分点概括这“精神财富”的具体内容。(5分)
    18.文本大量引用了钱理群、张鸣等人评述林庚先生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些评述在文中的
    作用。(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10分)
    伍立杨先生采访记
    采访者:藏书报记者 王雪霞
    受访者:伍立杨
    问:伍先生,在书界,您有着不小的名气,您觉得大家看重的是您的哪方面?
    答:杂文家牧惠、舒展、史学家王春瑜等先生,他们的文章求真求美,文采思想的搏动之下,字里行间,充溢关心民瘼的精神。以他们为师,可能迈出了一点点的步子。博客论坛上有读者说我最近的《故纸风雪》“……特别是在这本书里,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抨击极权专制,为民主而呼喊,其胆其识其才,均令人钦佩”。过奖了,但这不妨是我追求的境界。说名气呢,还真汗颜。
    问:买书、读书、作文在您的生活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答:说全部嫌夸张,总之几乎是全部。“我生原为读书来”,我不敢说是“读书种子”,大抵因为无能,买书、读书渐成癖好,读多了就有这样那样的感想,于是就写下来,似乎已成一种生活方式了。
    问:现在您还是一如既往地买书、读书吗?在《我的书房》一书中,我看到您的文章《书边散墨》,记述了您的书房,现在有多少册书了?主要是哪方面的?这些书都是为了阅读吗?
    答:有时候,告诫自己,这趟出门,片纸不带。真到了书店,又迈不开步子了。我的藏书现约有七千余册。主要是古典文学、文史哲、别集、合集;晚清民初史料、当事人回忆录……
    宪政及美国史系列……等方面;大书如“廿四史”(中华标点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
    朝文”、“元文类”、“明文海”、“清文汇”,以及“民国丛书”第一辑数百种,小书如民智书局初版的《建国方略》等等奇书、杂书,很多。特别喜欢的作家则专题收集,如钱钟书、唐德刚、苏轼、契诃夫等。藏书为了阅读,纯而又纯的藏书,我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有的朋友能两者兼顾,藏书多得吓人。
    问:您把自己的第一书房,命为浮沤堂,第二书房命为发呆室,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深意?
    答:浮沤来自于佛教典故,意谓人生在宇宙的大背景上其实很渺小,其间积极者看到积极,这是我的一点微意;至于发呆呢,就没有什么深意,人生包括读书生涯的枯燥、倦怠、得闲的时候,如朱自清先生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就近于“发呆”。
    问:您曾长期供职于《人民日报》,作记者、编辑,1999年调到《海南日报》,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
    答:安居方能乐业。以前为住房所苦,南来以后,居住环境条件大大改善了。七千多册书,在几十米的大客厅就大致放下了。当时逼近中年,没有一个较舒适的读书写字的环境,真可说是六神无主。
    问:您被流沙河先生归属于“富于春秋”的读书人,您写作的笔法也多有杂文的色彩,语言形式上也与文言文很近,这多少让您在众多的书人中显得有些另类,您自己怎么看?
    答:文言文的坐标指向:美。而美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这是它恒久价值之所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给我的书做的简介是“报人伍立杨的《大梦谁觉》,思路开阔,识见独特,汪洋恣肆,不拘常格,所谈大部分是民国史,但于古代史乃至世界史也多有涉及,于传统读史笔记题材外又辟一新天地,特别是有些谈古代诗歌、典籍的文章,见解颇为新奇独到。”这是美誉也是过誉,但我愿意做这样的追求。
    问:作为一个书人,您觉得书人如今的责任是什么?
    答:读书人也应该是启蒙者,这是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和良心责任,对社会的发展,宜居安思危并葆有远见。应该清楚世界大势和文明的普世价值,宜在人本的意义上读书写作,为争取人性的尊严和自由而运笔;绝不能满脑子糨糊昧于大势却又振振有辞……
    问:现在在忙些什么?有没有新著面世?
    答:工作本身占用的时间已多,只能忙里偷闲读书写字;去年出版了《故纸风雪》《大梦谁觉》。今年花山文艺要出一本小册子已签合同。平时总是我采访别人,今天您采访我,惭愧惭愧,十分感谢。
    选自《文学界》2007年第7期,有删改)
    19.分析文中首次的问与答各有什么特点? (4分)
    20.从全文来看,伍立杨读书有什么特点 (6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1.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包括标点不超过12个字)(4分)^
    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场,它就是来自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正式成员。
    这只3岁的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是个性情温顺的“小姑娘”。在来中国之前,它已学会了转圈、唱歌、与人接吻,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白鲸的新家被安置在刚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备了两至3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春节前后人们可一睹这只白鲸的风采。
    据悉,还有3只白鲸已在俄罗斯接受体检和训练,将于明年3月运抵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
    2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整句。(6分)
    漓江的水,你似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因为它静;而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至于绿,那简直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3.请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60分)
    广东广雅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参考答案
    1.B(A中“悛”读作quān,C中“靥”读作yè,D中“恸”读作tòng)
    2.A(“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难免”是指不容易避免,结合语
    境讲,故地重游,想起往事自然是免不了的,故应选“不免”;“结余”指结算后余下, “节
    余”指因节约而省下。根据句中的语境,前有“公司上下精打细算”,故句用“节余”;“谋取”为中性词,“牟取”是贬义词,故句用“谋取”)
    3.C(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者俭朴。A不堪设想:对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敢想象,指预料到将来的结果很坏或很危险。B义无反顾: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决不退缩。D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褒义词。)
    4.A(B滥用介词,缺主语,去掉“在……中”;C句意重复,“目的是”和“为了”重复;D“现象”与“改观”主谓搭配不当,可将“改观” 改为“减少”。)
    5. D (A《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B本纪十二篇。C《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是唐代柳宗元。)
    6. C(A幸亏/希望;B指“我”/见面;D尽/举荐)
    7. D(副词,将要、将来。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B语气副词,表反诘,难道。/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C疑问副词,怎么/句末语气词,呢。)
    8. C(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作动词。)
    9. C(宾语前置句“客为何者?”/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A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 D判断句。)
    10.A(堪:忍受。)
    11.B(因为。A领属性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副词,于是、就/副词,仍然;D转折连词,但是/副词,于是、就。
    12.D(③ 是写土豪横行霸道;⑤ 是写百姓为道同之死哀悼;⑥ 是写徐本求情。)
    13. C(“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是指罗氏送美女给朱亮祖。)
    14.(1)您是大臣,怎么能受小人的役使呢?
    (3分。判断句式1分;“奈何”1分;大意,1分)
    (2)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4分。“自是”1分;“惮”1分;“然”1分;大意,1分。)
    15.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1分)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1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思家”、“孤寂”2分)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想象”1分)即冬天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1分)
    16.(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轻拢慢捻抹复挑 (8)一尊还酹江月
    17.①治学严谨;②淡泊名利;③真诚谦和(平易近人)(平等待人);
    ④不媚权贵(不趋炎附势);⑤清贫自守(恬淡俭朴)。
    [5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
    18.①这些人或是林庚的同事,或是林庚的学生,引用他们的评述,可以使文章更真实可信,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②这些引文多为议论,可以对林庚的精神和人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分。答对第一点得3分,答对第二点得2分。]
    19.【答案示例】①问前有铺垫,首先肯定对方在书界的地位,拉近了彼此距离。所问内容简短,但很新奇,惹读者关心。②答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委婉而谦虚,有大家风度。
    【解题探究】本题考查访谈的文本特征的把握,局部思路的分析。访谈,是“问”与“答”的艺术。问要讲究技巧,要求简洁,有重点,有新意,有深度,有顺序。答要有针对性,有所显又有所藏,彰显个性与机智,切忌随意,切忌问什么就直截答什么。
    20.【答案示例】读书成癖,涉猎广泛,与买书、藏书、写书结合,勤奋攻读,怀有人文精神。
    【解题探究】该题考查归纳被访者有关信息的能力,要善于把握思路与重点句子。从“买书、读书渐成癖好” “已成一种生活方式” “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就近于‘发呆’”等可总结出“读书成癖”;从“藏书现约有七千余册”“主要是……”“大书如……”,“小书如……” “特别喜欢的作家则专题收集”等可总结出“涉猎广泛”;从“读多了就有这样那样的感想,于是就写下来” “为了阅读,纯而又纯的藏书,我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 ,《大梦谁觉》的评价等可以总结出“与买书、藏书、写书结合”;从“真到了书店,又迈不开步子了”,“只能忙里偷闲读书写字”等可以总结出“勤奋攻读”。从“读书人也应该是启蒙者……”处可以总结出“怀有人文精神”。
    21.白鲸 日前 首次 登陆(或“落户”)中国(或:大连)。
    [说明:日前(When 1分)、白鲸(Who 1分)、首次(1分)、登陆(或“落户”)中国(或:大连)(What、Where 1分)。共4分,漏一处扣1分,超字或缺句号倒扣1分,扣完为止。Who 写成“白鲸家族”不得分。“日前”,不主张写成“近日”。写成“目前”“将”错误。]
    2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6分,每句2分)
    参考译文: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道同侍奉母亲因孝敬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调去任番禺知县。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这样才稍微安定了。
    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想左右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如意,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人。道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给他们加上脚镣和手铐,各个恶霸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语气和缓地说这件事情。道同声音严厉地说:“您是大臣,怎么受小人的役使呢?”亮祖不能使他屈服。没多久,亮祖打破了那些恶霸的脚镣和手铐,把他们放走了,他还借着别的事用板子打了道同。一个姓罗的富民,送美女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权势作坏事。道同还是追究惩处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回去了。道同郁积不平之气,分条陈述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道同的奏章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傲慢无理的情况的奏章先到了。皇帝不知其中的原因,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很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他这个人耿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达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
    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本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
    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一次,道同正打一个犯法医生的板子,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道同严正地说:“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