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谂知shěn 磐石pán 革灭殆尽dài 羽扇纶巾guān B.湮没yān 契机qì 义愤填膺yīng 自怨自艾ai C.潺湲huán 虚幌 huǎng 独辟蹊径xī 不肖子孙xiào D.凝睇dì 幢幢 chuàng 否极泰来pǐ 亘古未有g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没 湮没无闻 遥遥无期 落日融金 B.喝彩 精彩华章 归根结蒂 灯火阑姗 C.佣人 庸人自扰 皇袍加身 皇皇巨著 D.和谐 白头偕老 留用察看 流传千古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嫦娥”奔月并成功地发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梦想,极大地 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夏目的黄昏,荷塘中漫起丝丝袅袅的水汽。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水汽在荷叶上、柳树间 成浓浓的一片。 ③林老年届花甲,退居二线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 就携二三老友,轻装简从,步山林,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激励 凝聚 否则 B.激发 凝聚 不然 C.激发 凝结 否则 D.激励 凝结 不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三鹿”婴幼儿奶粉被查出掺入了大量的三聚氰胺,三鹿集团负责人百般狡辩,其危言危行,令全国人民愤怒。 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神情,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历史文化遗产因其稀缺性而具永恒的价值,从各级政府,到民营企业、社区和个人,再到非政府组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可以说是责无旁贷的。 D.中央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后,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底层群体或者他们的后代通过努力成为中产阶级,这个趋势是不容置喙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近日在台湾问题、伊朗核问题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美国军舰的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 B.我市以煤炭生产为主的一些县区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不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经济增长点,就必然是利在眼前,忧在明天。 C.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春运期间铁路票价不上浮,公路票价可 以在政府指导价规定幅度内适当浮动。 D.德国总理默克尔支持率下降的原因是其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在对华关系上表现出的幼稚所导致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短信文化的流行原因 短信这种民俗文化,可以看作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又一次反抗。 社会个体对现代程式化社会的不满催生了短信文化的流行。现代社会在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逐渐被异化。在这样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中,人的个性得不到发挥,欲望受到了压抑。流水性作业、科层制结构都使得生活越发无趣。于是人们从短信中寻找到了乐趣。人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些恶的念头,幽默(整人)短信便应运而生,甚至人的丰富的情感也是通过短信来得到表达。短信是以人为本的,是对社会理性化趋势的一种反动。 短信文化与模仿时尚和时尚形成的从众压力分不开。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具有特殊情趣的全新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短信文化还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短信文化盛行取代了传统沟通媒介成为新的沟通媒介,它整合了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新的人际交往圈。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落伍,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短信文化契合了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的本质。短信永远比铃声大作的电话更有分寸更为礼貌。电话显得过于直白和直接,而短信则给了对方很大的回旋余地与思考空间。在收到短信以后,可以立即回复也可以思考一段时间再回复,甚至可以不回复,短信比电话更为善解人意,更符合东方文化的本质。 短信文化可以说一些在电话里不便说的话。中国人很讲究面子,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譬如说一些情话或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短信文化在语言形式上也更适宜东方文化。汉字表达具有多意性,没有单词的间隔,显得更为紧凑,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手机短信的收发方便、快捷。手机是随身携带的,因此收发短信随时都可进行;一个短信笑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给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与网络沟通相比,短信沟通无疑具有技术优势。 短信沟通比其他沟通方式更为便宜。尽管目前手机用户数已有大幅上升,但高昂的手机花费却让许多手机用户打不起手机,尤其是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打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 短信沟通还有一个技术优势,即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通话沟通。 6.对“短信文化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又一次反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个体对现代程式化社会的不满催生了短信文化的流行,人们通过短信张扬个性,宣泄欲望,表达情感。 B.短信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情趣的全新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仿效。 C.短信文化取代传统沟通媒介成为新的沟通媒介,它整合了人际关系,形成了新的人际交往圈。 D.短信收发方便快捷,比其他的沟通方式都经济实惠,且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因此最适合“大众”需求。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短信沟通优势的一项是 A.电话显得过于直白和直接,而短信则给了对方很大的回旋余地与思考空间。 B.一些在电话里不便说的话,通过短信来传达,能兼顾收发双方人的“面子”。 C.手机是随身携带的,收发短信可随时进行,这比通话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D.不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会到达对方,其“到达的无限制性”,通话沟通不具备。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短信在当今是一种时尚,也造成了一种“从众压力”效应。 B.只要加入了短信沟通行列,就不会落伍和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C.短信在语言形式上短小精悍,在内容上有画面中的意境。 D.手机用户打不起手机,所以“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打电话。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年垂八十: 垂:将近 B.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 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 C.素由是衔之 衔:尊奉,接受 D.诏可其奏 可:认为可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其见重如此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 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 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 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 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 奉敕治公之罪 ⑥ 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③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的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甚为百僚之所敬惮。(2分) (2)后以忤旨免。(2分)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2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