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年级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年级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
    第一卷(共42分)
    一、基础知识 (每题3分,共4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夭阏( è ) 蹄躈(qiào) 应举(yìng) 神祇(qí)
    B. 斥鴳(yàn) 靓妆(jìng) 咫尺(zhí) 邑庠(yè)
    C. 舂粮 (chōng) 觞客(shāng) 觇视(zhān) 绡縠(hú)
    D. 妍媸(chī) 翕辟(bì) 惭怍(zuò) 叨扰(dāo)
    2、下列选项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擘划 猾黠 啜然 察言观色 B.罹难 宽宥 忖度 豪厘不爽
    C.倏忽 遣绻 昭彰 协肩谄媚 D.赍赏 审缔 厮混 悬梁刺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激烈的决赛中,我乒乓健儿经过艰苦拼搏,终于 了对方的攻势,获得了冠军。
    (2)不法商人以次充好,用假货来 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社会治安的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 ,他们将会在“两会”上提出提案,以便更好地解决。
    A、遏止 谋取 关注 B、遏制 谋取 关心
    C、遏止 牟取 关心 D、遏制 牟取 关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晚会上,铿锵的鼓点扣人心弦,优美的唱腔感人肺腑,精彩的表演令人陶醉,全场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B.日前,胡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并同网民们在线交流,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四面八方的跟帖纷至沓来……
    C.为了确保煤的供应,让全国人民过个祥和的节日,春节期间,山西省各大煤矿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D.红衫管乐团为了此次中国之行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除了固定节目外,乐团针对中国各城市特色,在表演形式上都有所变化,比如昆明演出,观众将听到很多耳熟能详的云南民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此次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挖掘爱心人物和事件,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宣传,来倡导人们发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B.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和悦耳的轻音乐,使不少中国顾客把该场所作为闲聊、会友甚至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C.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主题曲《We Are Ready》,旋律优美,情绪激昂,充分表达了我国的音乐创作水平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
    D.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6、为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又仿佛是一块块耀眼的黄金 ②油菜整块整块地铺在大地上
    ③油菜花在四周里舞动的时候 ④那种芳香让人想到雅致,想到端庄,想到优美的舞姿
    ⑤仿佛江南女子晾晒的方巾 ⑥就有股色彩的芳香浓浓地灌进了周庄
    A.③⑤①⑥②④ B.③⑤⑥②④① C.②⑥③④⑤① D.②⑤①③⑥④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有活用现象,活用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成以其小,劣之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③屈贾谊于长沙
    ④雄州雾列 ⑤景从云合 ⑥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②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③⑤
    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洞庭君安在哉 B.寂寥而莫我知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D.惟兄嫂是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选自(廖先旺 《 人民日报 》 2009年12月7日13版)
    9、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B.“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1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其他国家。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1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B.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
    D.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 苏绰传》)
    1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监狱。
    C.其四擢贤良   擢:提拔 D. 在官岁余,未见知。 见 ::拜见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文对苏绰倚重信任的一组是( )
    ①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② 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
    ③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④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⑤ 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⑥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B.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第二卷(共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四、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1)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7、默写(8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2)穷且益坚, 。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寄蜉蝣与天地, 。
    (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⑺ ,穷岛屿之萦回;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怀 霜 许俊文
    在我的记忆里,霜总是和生活的艰难紧紧连在一起。
    幼时家境贫寒,常为衣食发愁。秋夜里,只要一听到大雁的叫声,母亲的脸上就会浮起一层愁云。大雁嘎咕一叫,霜就随着到来了。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最听不得雁叫,寒雁一叫,她就没有了睡眠,倚着床头轻轻叹息。尽管她的叹息声压得很低,但熟睡中的父亲还是感觉到了,他心事烦乱地翻着身,然后兀自坐在黑暗中,一口接着一口把烟锅抽得嗞嗞直响。母亲有些于心不忍,悄悄掀开草帘的一角,朝窗外看了.看,外边黑得像一口古井。她缩回了身子,温温地说,再迷盹一会儿,到时辰我叫你。嗯。父亲含糊地应着,然而他还是摸黑下了床。不一会儿,院子里便响起嚓嚓的磨镰声。这时,母亲摸索着燃起油灯,从油漆斑驳的柜子里翻出一件破旧的棉衣,借着微弱的光亮,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好静好长的“白露为霜”之夜哟,父亲嚓嚓的磨镰声总是在寅时响起,母亲昏黄的小油灯总是伴着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那过客似的雁声总是轮番给我的梦投下一片片阴影。忽一夜,诉愁的雁声消失了,我蜷曲在土炕上,一觉醒来,但见母亲的小油灯依然亮着,而疲惫的母亲却靠着床头已打起了微鼾,长长的麻线仍缠绕在手上。在她的枕边,摆着几双新做的棉鞋和几顶红色绒帽。绒帽是带有焐耳的那一种,想必是父亲卖山草为他的儿女买回的。我悄悄地从被窝里抽出一只手,抓一顶扣在头上,一种少有的激动折磨着我脆弱、敏感的神经,我第一回失眠了。
    万籁俱寂的寒夜里,一缕游丝般的鸡鸣起自远处,亦逝之远处,然而母亲还是听得十分真切,她轻轻掀起窗上的草帘,一股寒光注满了屋子,那光白中泛青,像是从刀刃上发出的,自然有了某种逼人的硬度。月亮好亮啊!我意识模糊的咕哝了一声。母亲没有理会我,她垂手立在窗前,好像在埋怨谁,又好像是自责,这么浓的霜,怎么就穿一双草鞋呢?我猛然想起梦中的磨镰声,想起踏霜进山的父亲,在这霜天霜地里,他手中挥舞的那柄草镰,此时又不知响在哪一个山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