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3(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B.①以不能罢归②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①弘乃病免归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夫知臣者以臣为忠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解析】 B.以:介词,因为。A.之: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C.乃: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居然。D.者:①助词,……的人;②助词,附在时间词语后,无实义。
    【答案】 B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
    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 ②表现公孙弘直陈自己的观点;④表现公孙弘的孝道;⑥表现公孙弘的谦让。
    【答案】 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前,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弘多诈而无情实。
    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
    【解析】 D项,武帝只是答应了“罢西南夷、沧海”。
    【答案】 D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升为第一。(注意“奏”“擢”“对”三词的翻译)
    (2)研习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注意“习”“缘饰”“说”等词的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
    【参考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人,字季。青年时任薛县的狱吏,因罪被免职。他家里很穷,曾去海边放猪。在四十多岁时,才开始学习关于《春秋》各家学说。他奉养后母很孝顺。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天子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回家。
    元光五年,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之士,菑川国推荐公孙弘。太常令所征来的儒士各自对策,一百多人,公孙弘的成绩居于下等。儒士们的对策上呈给皇帝,皇帝将公孙弘的对策提为第一,皇帝召见,看他长得仪表堂堂,便封他为博士。当时正值开通通往西南夷的道路,设郡,巴、蜀两郡的百姓为修路的徭役所困苦,皇帝派公孙弘前去视察。他回朝后向皇帝回奏视察情况,极力陈说西南夷为无用之地,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
    公孙弘为人气度恢宏,博闻多见。常说人君怕的是心胸不广大,臣子怕的是不节俭。公孙弘使用布被,吃饭不上两种肉莱。继母死后,他服丧三年。每当朝廷开会议事,他总是陈说事情的头绪和端倪,让皇帝自己作出判断抉择,不肯当面争议。因而皇帝发现他品行敦厚,富于口才,又熟悉文书法令和公务,同时又能用儒家学说作为根据,皇帝对他非常喜欢。两年的时间,官升至左内史。公孙弘奏事时,凡是皇帝不同意的,他从不当廷争辩。他曾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单独接见奏事,汲黯先提出建议,公孙弘随后加以推究陈述,皇帝常常很高兴,对他们的建议都采纳听从,因此日益亲贵。他曾和公卿们约定对某种问题的建议,可是他到了皇帝面前却完全背弃了事先约定的建议。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当廷责备公孙弘说:“这个齐地人,很多事情伪诈而不实,起初和我们约定要提出建议,现在却完全背弃了,这是对上不忠。”皇帝质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以为我忠心耿耿,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皇帝同意他的说法。皇帝身边的宠臣常常诋毁公孙弘,皇帝却更加厚待他。
    元朔三年,御史大夫张欧被免职,公孙弘任御史大夫。当时南通西南夷,东置沧海郡,北筑朔方郡城。公孙弘多次进谏,(认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弄得中原疲惫不堪,经营这些无用之地,希望停止此事。于是皇帝让朱买臣等人以设朔方郡如何有利来攻难公孙弘。提了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他于是谢罪说:“我这个山东见识浅薄之人,不知设朔方郡如此有利,希望撤消西南夷和沧海郡,专力经营朔方。”皇帝这才答应他的请求。
    汲黯说:“公孙弘身居三公之位,薪俸优厚,但他使用布被,这是欺诈行为。”皇上为此事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回事。九卿之中与我关系好的人没有比过汲黯的,可他今天当廷诘难我,确实切中我的短处。以三公之尊而使用布被,确实是巧饰伪诈,想以此沽名钓誉。而且我听说管仲辅佐齐桓公,却有三处家室,奢侈超过国君,尽管桓公靠他的辅佐而称霸,但这是上僭于国君的行为。晏婴辅佐齐景公,吃饭不吃两种肉菜,他的姬妾不穿丝绸,齐国也治理得很好,这是下和平民看齐;现在我公孙弘位居御史大夫,而用布被,自九卿以下直至办事小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确实像汲黯说的那样。再者,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天子认为公孙弘谦让,更加厚待他。后来终于任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
    三、语言运用
    16.写出下面对联中的下联,要求在结尾处嵌入《师说》篇目名称。
    上联:读书应该发愤用功,莫要别人“劝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习要有创新意识,哪能全听“师说”
    17.请用“贾谊”“忠君”“屈原”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话(词语顺序可以颠倒),谈谈你对贾谊与屈原异同的认识。(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贾谊是西汉初人,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忠君思想却相似。且他们都是忠君被谤,怀才不遇的典型,也都是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贾谊继承了屈原的忠君思想。
    18.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同时展示你的思维过程,最后再为这幅漫画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幅对比鲜明的漫画,左边一棵树枝繁叶茂、笔直挺拔,右边一棵枯枝败叶、弯曲萎缩,每棵树上都有一个拟人化的标尺,明显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用什么样的标准,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一个是有什么样的材料,就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效果的差异,告诉人们要正确取舍、合理判断,要实事求是,有是非曲直的准则。名字可取为“选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