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一、基础过关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矣 岁:年成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到达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欢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解析】 C项,爱:吝惜的意思。 【答案】 C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其皆出于此乎②其可怪也欤 【解析】 A.表转折/表递进;B.比,介词/引进对象,介词;C.均为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D.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解析】 A.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B.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许多人。C.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义:因果连词。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会盟而谋弱秦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吞二周而亡诸侯 C.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解析】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弱。A.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B.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D.上、下,向上、向下。 【答案】 A 5.下列“因”字用法当“趁势、趁机”讲的是( ) A.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因噎废食 【解析】 A.依靠、凭借;B.沿袭;D.因为。 【答案】 C 6.下列句式属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 A.被动句;B.介词结构后置;D.宾语前置。 【答案】 C 二、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B.而闻者彰 彰:清楚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 D.而绝江河 绝:横渡 【答案】 C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用心一也 D.范增数目项王 【答案】 D 9.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 D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积累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 毁:毁坏 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倍:通“背”,违背 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谢:道歉 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 【解析】 A项,毁:诋毁。 【答案】 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招贤良文学之士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