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最后说“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啊!”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与识记(共2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5~18题。(共11分,其中选择题每个2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尧①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②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③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④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⑤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④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⑤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错误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吾自视缺然:不足的样子。 B.置杯焉则胶 (粘住) 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劳累)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起) 而我犹尸之(这里有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 D.天下既已治也(治理) 请致天下(求取)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B.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C.鹏之徙于南冥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名者,实之宾也 17.选出对上面两个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逍遥”,意思是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甲段所写的鲲鹏能够高飞九万里,能够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鲲鹏是有所待而不逍遥不自由的。 B.乙文“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就是说明“圣人无名”的道理。文中的许由是庄子心中那种无己、无功、无为,追求逍遥境界的神人,是不肯为身外之事所羁绊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权势,在许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枷锁而已。 C.两个文段都用了比喻。语段甲用“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侧重说明的是“世间万物的逍遥有所待,而这种有所待还要受它所依凭的条件的制约,条件的程度制约着逍遥的程度这一道理。而乙文许由用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比喻说明天下对于我无所用。用越俎代庖的故事,把自己比喻成无所作为的庖人,甘心退让。 D.《逍遥游》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甲文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像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像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9—20题目。 (5分)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婉蜓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 ①“秦皇”句:《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乃上泰山,立石封词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②“靖节”句: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辞》中有“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字句。③“丁固”句:丁固,字子贱,三国吴人。《吴书》记载:丁固为尚书时,曾梦见松树生于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果然官至大司徒。 19.曲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句是针对秦始皇封松与丁固追求高官而言的,与封松及丁固形成了正反对比。(2分) 20.请说说曲中所描写的松树是怎样一个形象,并简析这一形象在曲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4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多选则按前四题计分,共4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 (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5)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四.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请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套作。 五.卷面(5分) 台州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A.龟jūn裂; B.妊娠shēn; C.疱pào疹) 2.C(A、缉——辑;B、烦——繁;D、亲——青) 3.A(A.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B.至当不易: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至:极;当:恰当;易:改变。C.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含贬义。D.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 4.D(A.搭配不当,应把“我国汽车”改为“我国”; B.重复累赘,“原因”和“因为”重复,去掉其中之一;C.成分残缺,缺“探索”这一谓语动词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分类保障”后加上“的途径”。) 5.正确顺序:④③①② 6.(1)保护环境,控制人口(2)终结战争,建设世界 7.内容:2010年到了,一个女子正牵着一大袋洗衣粉,兴高采烈地走着。左边则是“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字样。(2分) 寓意:警示人们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使用大包装物品,降低使用成本。(2分)(如果只答“警示人们注重环保”过于片面,只能得1分。) 8.D.(对称性只影响人的体味,没有影响人的长相和身体,对称实际上是人的长相和身体的特征。) 9.B.(A项中奠定的是物理美学的基础;C项举例的不是吴健雄,目的是说明不对称性;D不能说是“制约”,只能说是对人的审美意识有“影响”。) 10.世界(宇宙)并不存在普遍对称性的规律。或世界存在着对称,也存在着不对称。(2分) 11.开篇引用诗句表明通过观察自然,可知秋天是否已到来,从而引出话题;(1分)结尾引用韦应物的诗,为后文作者抒发在现代社会人们很难找到自己的足迹这一感慨作铺垫。(1分)同时引用诗句又可增加文化底蕴。 12.(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使他们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2分) (2)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已习惯春夏秋冬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2分) 13.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感受清朗圆满的心。(任选四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14.这句话十分有道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情。(2分)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脱离了自然,而在忙碌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人们正在逐渐失去自我。(1分) 15.D.(D.太平安定//给与;B、劳:徒劳) 16.C.(C.取独。A、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推测语气/代词,它,指炬火;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句中语助词,表停顿//用在句末表示判断。) 17.C.(许由是把自己比作尸祝,而非普通厨子。) 18.(1)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句式“莫之夭阏”“乃”) (2)你还是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做菜了,总不能让那个祭祀主持的尸祝来越俎代庖吧!”(句式“归休乎君”“治庖”) 19.“半溪明月”“一枕清风”(2分) 20.这是一棵远离世间尘嚣,不畏困境,不逐名利,独立自主生长的松树形象,可见其品格之高傲。曲中描写这一形象,意在托物言志,表达曲作者自己清高脱俗的情操。(3分) 21.(1)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2)人或重于泰山 用之所趋异也 (3)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4)新沐者必弹冠 受物之汶汶者乎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22.作文: (1)“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词典意)。弄明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人?哪些是小的幸福,哪些是大的幸福?哪些是低层次的幸福,哪些是高层次的幸福?幸福可以和哪些东西划等号,不能和哪些东西划等号?幸福是不是因人而异?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不是也有着不同的标准?…… (2)“做”:得把重点放在行为上、行动上,而不是理念上、想法上。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别人如何做的?我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是幸福而那样做就是不幸福?为什么自己的痛苦可以化作别人的幸福?…… (3)“幸福的人”:重点是写做人而不是做事,写做事最后还是要落到做人。为什么这样的人是幸福的,而那样的人是不幸的?怎样的人才算是幸福的人?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活在痛苦中而他人认定其应该幸福?而有人在他人眼中是痛苦的而自己却自得其乐?我能不能成为幸福的人?为别人活着和为自己活着哪种更幸福?…… 审题误区:就写幸福是什么,忽略“做”字;或证明“我是幸福的”(用个人经历证明自己的幸福);或写成“他们是些幸福的人”“让我们用心体察幸福”等。 立意关键点:怎样的人才算是幸福的人;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 立意上的主要问题: 1、对幸福的理解不准确,将之简单等同于责任、崇高、爱心、奉献等一切褒义的东西。如为国捐躯就是一种幸福,为死亡的女儿祭奠也是一种幸福(周国平)等。 2、对幸福的理解太单一:大多数同学沿着作文提示语的后两条思路来直接展开,缺少独到的见解以及具有个性色彩的拓展、提升或创新思考。 3、对幸福的理解偏于浅显或虚假,一味地说做一个幸福的人,简单就行,知足就行,平淡就行,也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就幸福了。缺少对简单、知足、平淡后面的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体悟,让读者觉得言不由衷。 1、做一个幸福的人 一个幸福的人,不必是有钱的、漂亮的,他可能在任何地方都过得很自在;而一个不幸福的人,往往以为钱财、美貌、事业、朋友就意味着幸福,最后却仍然是不幸福的。难怪有些人感叹:幸福是天命,不能强求。但我以为不然,每个人都可以学做幸福的人。 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要做自由的人。自由并非与牢狱相对。这个自由是指精神与生活的自由。如果你有意识地选择商品而不只是被广告摆布,如果你对流行的文化现象进行反思,如果你面对他人感到自信与平等,如果你在家中或工作上得到理解,不必强颜欢笑,如果你能经常接触各种知识,如果你能单独为自己的内心划出一些时间、精力……那么你就能更自由,比天下的许多人更自由,从而更能看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自由,从而更能看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自由,就没有广阔的、属于自己的心灵天地,也就无处容纳,无从感受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人,第二点是要做丰富的人。有物质上的丰富,可以摆脱物质上的恐惧;有心灵中的丰富,可以战胜心灵中的空虚。所以这个丰富是有双重含义的。丰富使人有力量,使人消除恐惧与迷茫,而后两者是幸福的天敌。试想,假如你随时可能饿死痛死,幸福还容易吗?同样地,一个空虚的,无法得到不因时间地点转移而消失的快乐的人,常常对精神的痛苦感到恐惧,从而无心追求幸福的真相。这恰如罗斯福所说:“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习惯了痛苦,并且恐惧痛苦,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还是所谓“空虚”的本质。要战胜空虚,不能一味逃避,应该用丰富战胜它的来源——错误的痛苦。 丰富可能是一本小说,一些音乐、或者一个理论、一个目标,甚至一朵花、一个人,但当你拥有它,你会发觉过去的痛苦空虚是无比可笑的,你会有力量寻找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人,还有最终极的一大步,几乎是没有人能真正做到的,就是做永恒的人。当然“永恒”绝非鼓吹永生不死之类的理论,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世事人生中,在命运与时间的不可预测中,找到可以信任、可以依托到永远的对象,让自己一生的短暂努力与享受有一个超越一生长度的主题。人本性总是不满于短暂的,尽管生命有涯,我们还是有诸多花样来逃避光的侵袭。浅显的,有代代的生命相传,有民族的乡土风俗,有文人的名句名篇,甚至富贵人家的宫殿陵墓,园林石碑;深奥的,有佛家、道家,有天人合一,有无数的信仰,修行,有探索宇宙的物理学、数学乃至哲学……它们本质上不都是对永恒的呼唤吗?似乎只有永恒,才配成为幸福的终极依靠。 有人说幸福是天赐,有人说幸福是幻觉,有人说幸福是驴子的胡萝卜,亦假亦真,似是而非,但我说,幸福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可以学习的能力。难道不是吗? 2、做一个幸福的人 海子在自己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敏感的诗人最终选择了卧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不只是他,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挣扎在生活的矛盾中,纠缠于痛苦而遥望着幸福。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愿意终其一生做一个勇敢的逐梦人。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那颗不安分的心被潜移默化地倾向了利欲的天平,太过追求荣耀和结果,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加速度,忽略了人生路上许多一闪即逝的美好,甚至不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机会。这样的生活,幸福吗?光环的背后,留在心底的,是否只有一阵阵苦涩的空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他享受的快乐并不全来自于所谓的成功,而是他在逐梦过程中所获得的人生百味,增加的人生厚度。即使梦想如断线风筝般飘忽不定。但有它在前方作为人生的启明星,内心依然充实,我们仍然能尝到幸福的甜蜜! 做一个幸福的人,是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乱世中独守自己的一方净土,为饥渴的灵魂带来精神上的琼浆玉露,这样,再苦再难的磨炼一样能甘之如饴。被誉为“俄罗期的良心”的文学大师索尔仁尼琴正是这样的人。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吐出的句句真话刺中了时代与社会的弊端!他曾说:“一句真话的分量重过一个世界。”没错,当他把自己的监狱生活写成《古拉格群岛》一书并出版后,振聋发聩,他狠狠地鞭挞了现实的种种黑暗,让全世界都对他肃然起敬!很羡慕像索尔仁尼琴这样活得坦坦荡荡的人,他不惧怕苦难,他惧怕的是无法讲真话!幸福,并不来源于客观的物质环境,真正影响我们幸福指数的,便是我们的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 曾经有份知名杂志对世界上各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作过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是个太平洋上一个不知名的小岛国,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际金融枢钮只能尴尬地排在几十名。这样的结果,不是说明了在利益统治下的人们,即使物质财富充足,仍不能获得幸福吗?而岛国居民生活条件尽管相对落后,但简单的生活却使他们活出了最幸福的日子!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打垮了不少人,其中很多人都是金钱的奴隶,这种为钱而活的日子,幸福吗?走出利益设下的圈套,淡泊明志,小品一杯茶,苦后回甘,重回自己人生原本的轨道,方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坚守着自己的心灵港湾,活出逐梦过程中的丰富,活出思想旅途中的独立,与平淡日子里的淡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