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 D. 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 第Ⅱ卷(114分) 四、古诗文(24分) 13.翻译题(10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分) (2).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分) (3).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1)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15.默写(8分)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 , 。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3)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6-19题 静夜思(朱铁梅) ①停电了,周围一片黑暗、沉寂。 ②这是冬日的傍晚,本是华灯初上家家丝竹乱耳户户饭菜飘香的时刻,但不期然的停电打乱了这一切。一个按照惯性轰轰嚷嚷运转的世界骤然停止,静了下来。做什么呢?我突然发现整天风风火火生活在电中的人们一旦电断是多么的手足无措、百无聊赖。睡觉?不,才只有六点半。我只好坐在了窗前。 ○3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干枯的黄叶疏疏朗朗占满了整个窗际。底子,是冬日里苍茫的暮色。夕阳熟透了的橘红散漫开来,和着天空那一汪水晶蓝涂抹出一方晶莹剔透瑰丽的夜空。起风了。宁静得近乎神秘的夜空被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子分割开来,斑斑驳驳,摇荡成一片片美人飘飞的裙裾,在风中沉醉地歌着舞着。 ④忽然生出一种幽远宁静的感觉,恍若隔世。小时候,没有电的夜晚,总是坐在院子里,一个人,呆呆地看月亮,看星星。春天太招摇,夏天太吵闹,秋天里夜空太远太高,独独爱上冬天,爱它尘埃落定般的清凉和寂寥。 ⑤古人在没有电的夜晚如何度过呢? ⑥“危冠广袖汉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一位清幽的女子独步闲庭,以钗击竹,在丁丁当当的击节声中自自在在地歌唱,清歌一曲,如水般流淌在清凉的夜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位悠然的雅士,在梅子黄时淅淅沥沥的夜雨中静听蛙声一片,抚弄棋子,在跳动的烛光中静候友人来对弈。其实,客来与否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自然的声息中从容地安顿着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伴一盏孤灯读书,或如现在的我,静坐窗前,看,听,或者冥想自然。我曾经惊讶于他们对于“窗”这个意象的挚爱。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但在他们,却要竭尽巧智,把窗塑造得千姿百态,再绘上飘香的花儿,游走的鱼儿,翩飞的蝴蝶,活泼泼,鲜灵灵,尽态极妍。倘还不尽兴,索性开它一面“景窗”,尽去雕饰,纯归天然,让活生生鲜亮亮的自然万象一股脑儿涌进来,填个满窗满眼。在他们笔下,窗更是被赋予了无尽的情韵与内涵。他们或取窗作意象,或用窗为名字——“绿窗”、“草窗”、“竹窗”、“淡窗”、“轩窗”……南宋词人吴文英更自号“梦窗”,梦与窗相连,窗外是绿色满天,一川烟草,茂林修竹,落花无言,窗内是“梦阔水云窄”,窗外的自然与梦中的世界就这样透过窗这一众妙之门浑成一片“绿满窗前草不除”,他们沉醉其间,也便会这般珍视,把这一切呈给自己的窗。 ⑦“电来了!”周围一片沸腾;被阻断已久的电流像冲决堤坝的洪水,以更强劲的力量撞击着眼睛,把每一个角落照得雪亮。因为双眼一时无法适应这灼热的明亮,我赶忙把目光投向窗外——呀!天地间漆黑一片,飘舞的黄叶和斑斓的夜空魔术般消失殆尽。我下意识地拉灭灯,再看,美丽如梦幻般再现,叶子依然在飘,夜空依旧绚烂。我猛然警醒,人类发明了电,在我们把自己照得雪亮的同时,自己以外的世界却黯然失色,失去了原初的美和鲜艳。中心越明亮,中心以外的世界便越暗淡。每天被“巧夺天工”的人造像浸淫着的眼睛再也无心、无暇、无能力去看鲜活的自然。 ⑧我站在窗前,贪婪地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⑨楼道里一如既往地飘出有些古怪的邻居某王老师每天此刻必放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其中杜丽娘的唱段——“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该看新闻了,我恋恋不舍地打开了灯。 (选自《散文百家》07年第9期) 16.作者在文章第③段描写窗外景色的用意是什么?(6分) 17.古人挚爱“窗”这个意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 (2)我站在窗前,贪婪地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19.文章以听王老师《牡丹亭》和看新闻结尾,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6分) 六、语言表达(8分) 20.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数学语言学”就是 21.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4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① ② ③ ④ 七、作文 22.在纽约市一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曾经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这个班多数学生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忧虑,担心自己的成绩上不去,以致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一天,保罗在实验室里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学生不明白这瓶牛奶和所学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老师。保罗忽然站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大声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学生们围拢到水槽前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奶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抓住它,做好。” 请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议论、抒情,可自编故事。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取题目。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