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成都市七校协作体高二语文第三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4.为什么说“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4分)
    15.文中多次提到“奉水(茶)”,分别有何作用?(6分)
    16.有人评价林清玄的散文“淡而有味,浅而有致”,请举例并分析。(4分)
    1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家家有明月清风”的理解。(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许多优秀的诗歌,语言不仅形象凝练,而且含蓄隽永,饱含哲理。比如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包含这样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到的结论不一样;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阅读下面的诗句,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其中的哲理。(4分)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顾嗣协)
    包含的哲理是: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杜荀鹤)
    包含的哲理是:
    19.根据下面的要求,补写句子。(4分)
    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误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孔子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该是:
    。“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
    (1)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句意:
    20.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4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 (不超过40个字) :
    21.下面是“我国统编本与德国本初中物理实验次数对比表”,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师生实验 版本 数量老师实验学生实验总合
    统编本数量12222144
    百分比84.7%15.3%
    德国本数量47296343
    百分比13.7%86.3%
    ①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分):
    ②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冰心《繁星》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后所体会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诗句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市七校协作体高2012级第三学期期中语文答案
    第Ⅰ卷(30分)
    一、(18分)
    1、A(都读jī;B“捉”读zhuō,其余读zhuó;C“俳”读pái,“绯”读fēi,其他读fěiD、“煜”“伛”读yù,其他读yú)
    2、D(A、重章叠句 B、金碧辉煌 必需品 殒身不恤C、黄袍加身 阑珊)
    3、B(A、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应为“毋庸置疑”。C.一发不可收拾: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很糟糕。应改为“一发不可收”。D、不厌其烦,褒义词,形容一个人很有耐心。)
    4、B((A、“交响乐……与京剧乐队……”并列不当,“呈现并达到”与“意境”搭配不当,应该删去“达到”。C、句式杂糅,改为“以2—4人为宜”,或“2—4人即可”。 D、不合逻辑,应为“谁又能确保他们不为权钱所动”。)
    5、C(根据押韵和句意判断)
    6、B
    二、(12分)
    7、D(畏:敬畏、敬服)
    8、C(C项中“然”均为形容词词尾。A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第二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B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第二句中“以”为介词,“拿”。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代词,“那里”,指南海。)
    9、B( 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④句是苏轼的心理。)
    10、C(“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否定;“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其人之浅也”。)
    第II卷(120分)
    三、(26分)
    11.(10分)(1)孔子说:“不埋怨上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尤”,怪罪、指责,1分;“不我怨”为提宾句,1分;大意1分,共3分)
    (2)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意”,猜测,1分; “相”,偏义副词,偏指一方,代“他”,1分;大意1分,共3分)
    (3)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3分。“数”“理”两句互文1分,“当”1分,“量”1分,大意1分,共3分)
    12.(8分)(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吴诗将宫外暗云端的飞雪、天气寒冷与宫内绿树碧檐、暖气融融形成鲜明对比。李诗将华清宫的古今境况形成对比,古时君王在此游乐,而今却是只有树长生。(指出手法1分,分析3分,共4分)
    (2)吴诗通过宫内环境的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关心政事的一种不满。李诗则借古讽今,警示统治者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每点2分,共4分)
    13、(1)①来吾道夫先路也,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④“乐府双璧”,⑤君当作磐石 ⑥妾当作蒲苇;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⑧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2)①盈盈一水间,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水澹澹兮生烟;④现实主义,⑤爱而不见,⑥搔首踯躅;⑦恐年岁之不吾与;⑧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18分)
    14.【答案】(4分)生活需要务实,但太过务实,只盯着钱财,人就变得庸俗,人生就失去光彩。而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社会必是冷漠的死板的,这样的生活必是毫无幸福可言的。(意思对即可)15.(1)文章开篇写我在台北近郊登山,见山腰有人“奉水”,让我感到人情的温热,也让我意识到忙碌的社会中依然有从容的人存在。引出下文的回忆与议论。
    (2)文中我回忆童年时路口或偏僻的荒村常见“奉茶”,贫困的生活中依然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命与土地真正的关怀与付出。而至山顶时,见人“奉茶”,更让我进一步思考奉献者的内心。
    (3)结尾写下山时我想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的人,表明我愿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呼应开篇,卒章显志。(每点2分)
    16.【答案】(4分)(1)林清玄的散文往往从日常小事入手阐明哲理,如本文从登山写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语言冲淡平和,叙述明白晓畅,说理通俗易懂。如:“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了人的责任。”
    (2)语言质朴而不乏诗意。如引用清人诗句抒写时空流转变化,清新的语言透着些禅意。如:“于是我站在山顶俯视烟尘飞扬的大地,感觉那准备这两桶茶水的人简直是一位禅师了。在完全相同的桶里,一冷一热,一茶一水,连杯子都配合得恰恰刚好,这里面到底是隐藏着怎么样的一颗心呢?”(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7.【答案】(4分)“明月清风”是指“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家家有明月清风”也就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生活如何忙碌,每个人都应保持从容的生活态度和有情的怀抱。(意思对即可,但一定要联系文章中心)
    五、(16分)
    18.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包含的哲理是:事物各有所短长,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
    ②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包含的哲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
    19.示例:(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分)
    (2)老百姓能够受使唤,就任由他们去;不能够受使唤,就让他们受教育。(或者:老百姓可以让他们任意去做事情不?(可以),而且可以让他们受教育。(2分)
    20.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也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4分,三个关键词,答出1个1分,两个2分,都答完整4分)
    21.①统编本的实验次数远远低于德国本;而且我国主要是老师做实验,德国主要是学生做实验。(2分,共两点,1点1分)②我国教材应增加实验次数,加强学生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分)
    22.(60分,参考高考阅卷标准,基准分45分左右)
    【附录一】
    文言文翻译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底(1083)。作者把主要篇幅用来叙写他和王定国的友情,赞扬了王定国真挚、开朗、乐观的品格。作者有选择地写了三件事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一件是乌台诗案受牵连贬海上五年,子夭己病,而丝毫不存怨尤之心,对于友情的真挚和笃厚使苏轼发出“自恨期人之浅”的慨叹。第二件是追叙元丰五年王定国到彭城拜访作者,诗思敏捷,豪兴直追太白的往事,展开了诗人开朗豪爽的另一侧面。第三件是用自己作衬,突出王定国不以穷厄衰老而改变自己饮酒作诗、酷爱山水的诗人风度。寥寥三事写出活脱脱的一个诗人形象,不能说不是大家手笔。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怨愤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在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能看出《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国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于情理之中产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能因礼义而停止,认为贤在没有停止的地方罢了。那种在情理之中而产生,因忠孝而停止的,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杜甫是最好的,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王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被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写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言筒意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志向与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忧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但都是)只担心死在岭外,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尚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这样(想了)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看望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注:颜复,字长道,是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回来。我也在黄楼上摆好酒宴来等候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写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一个多月都没到大江边(散步)了,糊里糊涂,真像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之兴毫不衰退,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不只是他的诗作了!
    【附录二】
    作文审题指导
    “心灵的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追求、思想等;“寂静”可以理解为潜心事业、目标专一、默默耕耘、不事张扬灯;“熄灭”可以理解为失去目标、陷入平庸等。可以联系现实,批评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之风,提倡“拒绝浮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坐得住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潜心事业”“守住心灵的净土”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