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八中09级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 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纶巾(guān) 纤手(qiān) 将子无怒 (qiāng) 殒身不恤 (xù) B.坍弛 (tān) 攒射 (cuán) 自牧归荑 (kuì) 载笑载言 (zài) C.城垣 (yuán) 哽咽(yè) 管弦 (xuán)呕哑 洞天石扉 (fěi) D.藩台(fān) 伶俜 (lín) 一椽破屋 (chuán) 钿头银篦 (di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磬石无转移。 B.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绝,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C.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费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诵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3. 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如何看待日本那段侵略历史及其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原则问题。 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国内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C.虽然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长沙体育文化中心热热闹闹的落下了帷幕,火炬熄了,赛场空了,运动员走了,但给星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D.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6%,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部重点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较高涨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他昨天加了一夜班,今天又让他上白班,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C.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D.“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出于反恐作战的现实需要,调整对华政策,转而谋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迂回曲折,再次呈现逐步改善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5.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纠正,匡正。 B.代立践南面 践:实践。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秦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汤武非受命,乃弒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何者?上下之分也 何可胜道也哉? C.固之征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而皆背晋以归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辨论水平的高下,就以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肉的美味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名句默写(20分) (1) 沉默啊,沉默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5) 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不灭。 (6)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1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如含朱丹。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18分)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