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五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锋芒毕露 甘败下风 涣然一新 剑拔弩张 B.矫揉造作 曲突徙薪 既往不咎 各行其是 C.金榜题名 火中取粟 破釜沉舟 勤能补绌 D.廖廖无几 礼上往来 功亏一篑 刚愎自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C.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零6秒84的优异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担负隔代抚育重任的爷爷奶奶大多对孩子溺爱过度,施教失当。 B.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水平。 C.受大盘上涨和小科技股快速拉开的影响,以持有科技股为主的大基金明显受到市场大追捧。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函梁君臣之首 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⑥/④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③/⑤⑥/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人称为音盲。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有些人缺乏把握音调的能力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音乐训练,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即可逐渐恢复音乐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患有“失歌症”,正是这种病症夺去了他们的音乐本能。 早在19世纪就有文献对失歌症进行了描述,文献里记载了许多人终身对音乐没有认知的轶事。不过,直到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症的论文才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 珀利兹说,多数人都能轻易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但对失歌症的患者来说,即使两个音相差一个八度,他们仍然察觉不出变化。此后,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病例。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他们却不觉得难听。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 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发现,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知方面有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听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另外,在有的失歌症患者听来,音乐会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据统计,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而且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究竟是什么导致失歌症?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这个部分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症状。正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知,而对听力、智力等没有影响。如果珀利兹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有些研究人员不同意此观点。他们发现,失歌症不单纯是音乐上的不足,还与语言或空间处理等能力有联系。例如,有些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当别人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情绪时,他们辨别不出对方传达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难以领会对方的“弦外之音”。因此,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 给他们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的照片,他们不能分辨出照片上的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的早期发育有关。 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目前,他们已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 现在,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 6.关于“失歌症”及其研究,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音盲和经过训练不能恢复音乐能力的人称为失歌症患者。 B.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但是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目前还没有找到。 C.与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不同,珀利兹等人认为失歌症是一种单纯的音乐上的不足,他们发现此类患者大脑中与音乐相关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 D.其他研究人员与珀利兹的研究观点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失歌症可能与人的脑部发育有关。 7.关于珀利兹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的表现分析,以下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歌症患者不能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即使两个音相差很大,他们仍察觉不出变化。 B.一些失歌症患者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大多数曲调他们听起来没什么差别,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也不觉得难听。 C.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听音乐,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而大多数患者对音乐感到困惑,少数患者觉得音乐难以忍受。 D.有些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无法辨别出别人话语中传达出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直到珀利兹的论文发表后,关于失歌症患者的描述才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B.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 C. 对于失歌症患者来说,音乐会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D. 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出现失歌症症状是人脑中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发育不全造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失歌症对人的听力、智力等没有影响。 B.2002年以前,科学家没有把了解脑部奥秘当作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研究失歌症。 C.随着科学家对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深入研究,失歌症的成因有可能被揭开,失歌症患者有可能被治愈。 D.如果一个人能较为轻易地辨别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幢建筑的不同照片,那么我们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失歌症患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筯。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于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家金陵 家:安家B.谭谢不纳 谢:感谢 C.咸如杜君 咸:都D.庶万一可冀 冀:希望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行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⑥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