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D. 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了解他。
    解析:D错在“限制”一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4分)
    译文: 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 (得分点:有……者;不法;即;按。)
    ⑵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3分)
    译文: 如果王虎臣前去,必定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到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得分点:陷;纵;得实)
    ⑶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3分)
    译文: 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体,便诬陷与元掀儿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他,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扣押下来没有判决。(得分点:诬服;弗;句子整体的通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①,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深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②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春不住:春去了。
    ②“莫愿”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意。
    ⑴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5分)
    答: 上片通过藤蔓勾连、杂草纵横、柳絮纷飞等意象描绘了荒芜的废园图景 (2分);又通过“碍却”、“无情”两处隐隐透出痛切的情感(2分),为下文的抒怀做铺垫(1分)。
    ⑵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明艳、绚烂、生机、寂寞的孤花形象(1分),正是词人人格的写照,它与四周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2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物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
    ⑵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⑶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
    ⑸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⑹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⑺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
    ⑻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邻人
    ①前年我曾画了这样的一幅画:两间相邻的都市式的住家楼屋,前楼外面是走廊和栏杆。栏杆交界之处,装着一把很大的铁条制的扇骨,仿佛一个大车轮,半个埋在两屋交界的墙里,半个露出在檐下。两屋的栏杆内各有一个男子,隔着那铁扇骨一坐一立,各不相干。画题叫做“邻人”。
    ②这是我从上海回江湾时,在天通庵附近所见的实景。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譬如一个窃贼钻进了张家的楼上,界墙外有了这把尖头的铁扇骨,他就无法逾墙到隔壁的李家去行窃。但在五方杂处,良莠不齐的上海地方,它的作用一半原可说是防邻人的。住在上海的人有些儿太古风,“打牌猜拳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邻人的身家性行全不知道,这铁扇骨的防备原是必要的了。
    ③我经过天通庵的时候,觉得眼前一片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具体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人类社会的设备中,像法律,刑罚等,都是为了防范人的罪恶而设的;但那种都不显露形迹。从社会的表面上看,我们只见锦绣河山,衣冠文物之邦,一时不会想到其间包藏着人类的种种丑恶。又如城、郭、门、墙,也是为防盗贼而设的。这虽然是具体而又庞大的东西,但形状还文雅,暗藏。我们看了似觉这是与山岭、树木等同类的东西,不会明显地想见人类中的盗贼。更进一步,例如锁,具体而又明显地表示着人类互相防范的用意,可说是人类的丑恶的证据,羞耻的象征了。但它的形象太小,不容易使人注意;用处太多,混迹在箱笼门窗的装饰纹样中,看惯了一时还不容易使人明显地联想到偷窃。只有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现出它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所以我每次经过天通庵,这件东西总是强力地牵惹我的注意,使我发生种种的感想。造物主赋人类以最高的智慧,使他们做了万物之灵,而建设这庄严灿烂的世界。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假如造物主降临世间,一一地检点人类的建设,看到锁和那把铁扇骨而查问它们的用途与来历时,人类的回答将何以为颜?对称的形状,均齐的角度,秀美的曲线,是人类文化上最上乘的艺术的样式,把这等样式应用在建筑上,家具上,汽车上,飞机上,原足以夸耀现代人生活的进步;但应用在锁和这铁扇骨上,真有些儿可惜。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有德国制的,有美国制的;有几块钱一把的,有几十块钱一把的;有方的,有圆的,有作各种玲珑的形状的。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人类似嫌这种徽章太小,所以又在屋上装起很大的铁扇骨来,以表扬其羞耻。使人一见可就想起世间有着须用这大铁扇骨来防御的人,以及这种人的产生的原因。
    ④我在画上题了“邻人”两字,联想起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虽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诗句所咏的那种生活,悠然神往,几乎把画中的铁扇骨误认为篱了。
    11、“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解释。(5分)
    答: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枪头针对的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邻人,而在邻人面前却说是为了预防盗贼(2分),这就写出了邻人家之间的彼此防范,互不信任,虽近在咫尺,却互不相干(2分)。
    12、铁扇骨是本文的主体意象,为什么作者在第三段却又用大量篇幅去写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呢?(6分)
    答:这是一种正衬的手法(2分),作者通过对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的叙写有力地衬托出铁扇骨防范性质的具体、明显和庞大(2分),表达出对人类赤裸裸的丑恶与羞耻的批评(2分)。
    13、文章在最后一节援引了杜甫《客至》中的诗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隔膜、防范情景的厌弃(3分);对诗句中描绘的那种邻人之间和睦融洽、坦诚相处的情景的悠然神往(3分)。
    1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是结合全文做具体分析。(6分)
    答:本文主要采用了以小见大、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3分);借铁扇骨这个小物件表现了一个大主题: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隔膜、冷淡,人类的丑恶与耻辱也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3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情圣杜甫
    梁启超
    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易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③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时代的骄儿。
    ④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达夫,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⑤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他的诗道: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奉先咏怀》)
    又说: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赠韦左丞》)
    ⑥可以见他的气概。严武做四川节度,他当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他,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的象征:
    ⑦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
    ⑧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15、作者为什么称杜甫为“情圣”?(3分)
    答: ①杜诗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②杜诗表达情感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真实自然,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③他在写情方面的艺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无人可比。 (每一点1分)
    1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6分)
    答: ①唐朝政治统一,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文章融真率悲壮、整齐柔婉于一体,形成大民族的新美,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特有的文化氛围。②安史之乱后的流落经历,丰富了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成为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基础。③杜甫心忧天下的胸怀和刚正不阿的人格,是支撑其诗歌的重要精神内涵。 (每一点2分)
    17、文中说杜甫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试着结合文本或者熟悉的杜甫诗歌进行探究。(6分)
    答:①杜甫的“热肠”主要体现在“忧国忧民”、“珍惜友情”、“牵挂亲情”三个方面: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举诗歌的例子)(3分,答出任意一点,并举出例子就得3分);他多次写诗表达与友人的情谊,对兄弟、妻子儿女的思念(举诗歌的例子)。②杜甫的“极有脾气”,主要指杜甫的人格精神。他心高气傲,不屈从于权贵(文中投奔严武的例子)。(3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上“意外”
    先师那斯鲁丁决定开辟一座花园,他准备了土壤和很多会长出美丽花朵的种子。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园里不但长出了原先种植的品种,还长满了非预期中的蒲公英。
    他四处打听,向很多园丁和专家请教有关铲除它们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效果。最后,他来到城里请教照顾宫殿花园的园丁。
    这位年老的智者以前曾经当过很多园丁的顾问,为人解答有关种植、驱虫、锄草的种种疑难杂症。
    他们两人对坐沉默片刻,最后这位智者开口说:“我建议你不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写作导引〕:材料最后一句中的“不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是关键:学会包容,去接受“意外”;世界是多元的,美丽是多元的;顺从自然,按规律办事;改变旧观念,适应新情况。
    若从蒲公英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不放弃,才有希望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