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练习题: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附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5.下面各项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名侈于实     侈:奢侈
    B.议之不徇 徇:顺从,曲从
    C.其谁不有望于世 望:希望
    D.所谕世族之次 次:排列
    解析:选A。侈:大。
    6.下列各项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是(  )
    A.①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B.①有实大于名②郡县逼迫急于星火
    C.①其谁不愿进于门②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敢不承教而加详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解析:选B。于:表比较。A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提顿;C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他。
    7.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B.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
    C.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解析:选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2)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_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君实或见恕也          见:表被动
    B.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征:争夺,夺取
    C.辟邪说,难壬人 难:阻挡,抵抗
    D.以膏泽斯民 膏:使甘美
    解析:选B。A项,“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C项,“难”,诘问,驳斥;D项,“膏”,“膏泽”为同义词连用,喻指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施恩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B.①而天下之理得矣②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C.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①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解析:选D。A项,“为”,①动词,是;②动词,做。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则”,①副词却,表转折;②连词,那么。D项,“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
    B.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词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刚劲朴素而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C.本文之所以至今读来仍引人共鸣,不仅在于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还在于文章显现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
    D.本文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并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解析:选C。C项,提出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一句的判断依据不足。
    12.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如 君 实 责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为 以 膏 泽 斯 民 则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当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为 而 已 则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2)①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②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操心,以附和旧俗之见来讨好众人为美德。
    参考译文:
    安石敬白: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啰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后来又想到您对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能够谅解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征利”;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毁谤的人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操心,以附和旧俗之见来讨好众人为美德。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又不顾政敌的多少,想尽力去帮助皇上抵制他们,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过去商王盘庚迁都,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做去,他认为正确,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如果您责备我执政很久了,没能够帮助皇上大大地做一番事业,以此造福人民,那我自知有罪了。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干,只是守着老规矩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会面的机会,不胜(实在)诚心仰慕得很。
    三、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假如你去曾巩纪念馆游览,请你写一段游览后的感想。
    南丰县曾巩纪念馆整个景区绿树葱郁、曲径通幽,网媒记者纷纷感叹,这个清净宜人之地,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整个纪念馆依山而建,步入景区,目之所见的是“唐宋八大家”的雕塑,在旁边有一方形水池,相传为曾巩小时候读书清洗笔砚的地方,壁上还有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提“墨池”两字。沿碑文侧的石道独步而行便是曾巩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读书岩,读书岩内,只见一代才俊手抚书卷,气定神闲。岩亭四周雕有古代诗人赞誉读书岩的词句“半壁石岩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留名,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走进曾巩纪念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古朴儒雅之风,在这个绿树葱郁,曲径通幽,清净宜人之地,真不愧为一代文豪求学养性之地。在愈加浮躁的现代社会,这不愧为一个“世外桃源”。
    14.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标点、用词等方面存在着多处问题,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香港出版社出版)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了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500多幅相关照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要购买该从书者,务必于2011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句内括号移到“《国学备览》”后面;(2)将“囊括”改为“精选”或其它正确的词;(3)去掉“小说”或“文学”;(4)去掉“海内外”的“内”或“大陆”;(5)“务必”改为“请”;(6)把“贵”改为“我”。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