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练习题: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详,故人难于为善       详:详细
    B.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用:使用
    C.而以圣人望于人 望:要求
    D.必其人之与也 与:同党
    解析:选B。用:才用,才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之君子则不然
    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B.①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②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C.①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②而以圣人望于人
    D.①是故事修而谤兴
    ②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
    解析:选D。A项,“然”,①代词,这样;②副词的词尾,……的样子。B项,“虽”,①连词,虽然;②连词,尽管。C项,“以”,①连词,无实义;②介词,用。D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在的君子与古代不同,现在的君子对别人求全责备,对自己宽容无度。
    B.正是因为对自己过度地宽容,少约束,所以今人难以取得进步,因此也不被人尊重。
    C.作者认为,造成现在这种样子的原因是懒惰和嫉妒,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实践证明了的。
    D.最后,作者由此及彼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名誉光大,道德推广,首先加强自身修养。
    解析:选B。B项,属于强加因果,“因此也不被人尊重”不符合文意。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
    (2)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
    (3)因此,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恶言就接踵而来。
    二、语言运用
    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点评。
    基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文化旅游收益的考虑,与围绕《红楼梦》引发的曹雪芹故里之争类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引发了“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近十年来,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认为这种举措并不可取。追求名人故里的经济效益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的、恶俗的文化,西门庆是人民心目中的反面人物,拿他来搞开发会误导社会舆论。像这种打造西门庆之类遭鞭挞的文学人物来提升地方形象的文化旅游的“低俗之风”对文化的长远发展不利,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6.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某文学家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死无关乎数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③生无补乎时
    ④流播四方 ⑤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⑥仰不愧于天
    ⑦是亦足矣 ⑧浩浩荡荡 ⑨俯不作于人
    ⑩吾其归乎 ○11辛辛苦苦 ○12放怀一笑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标志性的语句。既然是临终前写的挽联,⑦⑩一定分别是上联、下联的尾句;再从对联的结构上和句间关系的连贯上看,①和③、⑥和⑨一定紧挨着,先说“生”后说“死”,先说“仰”后说“俯”;再据上下联的内容,上联一般是写自己的功绩,下联一般是对人生或人品的看法。综合考虑得出答案。
    答案:上联:③①○11⑤④⑦ 下联:⑥⑨⑧②○12⑩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jǐ)      惟懼(jù)
    懈怠(dài) 尧舜(yáo)
    B.通衢(qú) 应该(yìnɡ)
    诽谤(fěi) 懦弱(nuò)
    C.忌妒(jì) 惟妙惟肖(qiào)
    阐述(chǎn) 揣测(chuǎi)
    D.爱憎(zēnɡ) 廉洁(lián)
    称心(chèn) 苛刻(kē)
    解析:选D。A项,“几”读jī;B项,“应”读yīnɡ;C项,“肖”读xiào。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周:全面
    B.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点
    C.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 图:考虑
    D.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众人:许 多人
    解析:选D。众人:一般人。
    3.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解析:选C。A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以”介词,翻译为“用”。C项,“以”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和例句相同。D项,“以”连词,表目的,翻译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每被销于凡口
    B.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
    C.门九重兮曷通
    D.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解析:选A。A项,被动句;B、C项,宾语前置;D项,介宾短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待人也轻以约     约:简约
    B.就其如舜者 就:仿效
    C.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重:严格
    D.即其新不究其旧 究:探究
    解析:选D。究:苛求。
    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闻古之人有舜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B.求其所以为舜者
    所以游目骋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