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练习题:高一历史07-11年高考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8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07-11年高考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1.(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 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的“全球化”等信息可以看出,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答案】A[来源:学科网ZXXK]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欧盟只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的结合体,而且没有俄国的加入故排除B和 D项;而且只是出让部分国家主权,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故排除C项。欧盟不包括俄罗斯,排除D;B、C说法错误,与事实不符;A正确,欧盟的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故A正确。
    3.(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6题)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答案】A
    【点拨】欧盟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B项错在“消除了贸易障碍”;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于2001年,比欧盟建立的时间要晚。
    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 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D
    【点拨】从时间上看,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是1994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1951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符合题干中的60周年。从作用上看,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2011年江苏高考18题)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不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答案】D
    【点拨】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也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等问题。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无法揭示”的信息,分析各选项,ABC三项说法符合所学和实际,D项“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本题选D项。“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说明A正确;“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说明B正确;“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说明C正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但不等于就要抵制。
    6.(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1题)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来源:学&科&网]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点拨】冷战是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所致,所以,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7.(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6题)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
    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减小
    【答案】B
    【点拨】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
    8.(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图9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答案】B
    【点拨】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高考命题趋势,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并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44年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是44个国家,实行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美元不能实行金本位,但美国的经济总量仍居各国之首故C项错误;欧元发行的过渡期是1999年1月1日起到2001年12月31日并且从图示中并不能看出是由于欧元发行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故D项错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9.(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0题)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答案】A
    【点拨】考查各个国际组织的职能,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职能,排除B,都没有对抗特定国家集团的职能,排除C,欧洲经济共同体,没有要求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排除D。
    10.(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9题)一个历史 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答案】A
    【点拨】题干中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等级或层次,B选项中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C选项中,应该这样描述,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国度,从20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选项中,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并列关系。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考试内容:英国革命;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反法西斯战争;经济全球化。分析:BD容易排除,C项中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现代化道路上的两个阶段,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A项符合。
    11.(2008年广东高考23题)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B
    【点拨】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原子弹研制成功进一步增强 了欧洲力量,从而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有力的冲击,加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B符合题意。
    12.(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答案】B
    【点拨】A选项推论在新航路没有开辟时之前就一直存在。B选项抓住国联的实质是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就很容易判断。D选项联系教材关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也很容易判断。A项推论错在“开始了”,用“密切了”、“扩大了”更符合实际;C项推论错在“有效保障”;D项推论错在“全球化进程中断”。
    1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图5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解答本题关键是注意图中文字信息与图片自身信息的结合:直接投资在图中体现在世界各地,并通过此把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D正确。ABC单纯从本图片中不能获取该信息。
    解析2: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解答本题时应准确完整的解读图片中的信息,包括数字、文字、类型等。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均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B项说法错误。把图中文字信息与图片自身信息的结合:直接投资在图中体现在世界各地,并通过此把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D正确。故选D项。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从示意图的内容看,欧洲、日本、美国直接投资 (资本流动)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且,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单一出口商品国家的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由此可知,资本流动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D正确。
    14.(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23题)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来源:学*科*网Z*X*X*K]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从材料从提取信息的能力。由题中“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即可判断。世界经济发展并未趋于合理平衡;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存在;D与题干无关。
    15.(2008年海南高考23题)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点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解决外汇资金的需要。而世界银行则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故应选B。
    16.(2008年广东高考24题)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答案】D
    【点拨】本题可使用排除法,二战后期,受战争打击欧洲各国经济出现明显衰退;美国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故可排除B和C,关税贸易总协定尚未签定,各国的贸易壁垒并没有消除。故选D符合题意。
    17.(2009年广东高考24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A
    【点拨】二战后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协议,构建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体系的显著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其目的就是要稳定美元地位和价格。
    18.(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3题)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答案】B
    【点拨】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西欧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但两者关系并未“严重”恶化; 自1945年二战结束至19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题意可知美元的地位已不再高于其他国家的货币,B项与题意相符; C项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在2002年;D项表述不符事实。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此题着重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析、材料处理能力。此题时间限制词为“1971年”,关键词为“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表明美国宣布美元贬值,这就意味着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的货币统治地位的动摇,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动摇,故选B。A项与题目的关键词不符,C项与题目要求的时间不符,D项是错误选项。
    19.(2009年上海高考27题)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 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答案】A
    【点拨】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B、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
    20.(2009年江苏高考20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 拉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