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或师焉,或不焉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亦以明死生之大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剪发杜(塞、闭)门 其辱人贱(卑贱)行 B.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忠义暴(显露)于朝廷 C.荣(荣耀)于身后 斯固百世之遇(际遇)也 D.以老(老人)于户牖之下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同情)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3.下列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能容身于远近 ②忠义暴于朝廷 ③荣于身后 ④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⑤以老于户牖之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容身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 B.佯狂不知所之者——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C.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不这样,命令五个人保护他们的领头人并且老死在家里 D.匹夫有重于社稷也——老百姓对于国家兴亡的大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啊 5.这一段的关键句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百世之遇也 D.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哉 6.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众人为之折腰洒泪,可见其品格之高,影响之大。 C.作者用假设句,从反面说明五人及周公之死的可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