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 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3.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 5.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6.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 ) A.改变蒙古贵族守旧的生产方式 B.完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取消地方行政机构 7.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 A明宣宗时 B.明英宗时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 8. “票拟”是 ( )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9.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最终被哪位帝王废除? ( ) A B C D 10.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11.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2.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犯了历史性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