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掌握明清两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从皇权和相权矛盾的解决来认识内阁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在中国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时,西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逐步兴起并发展,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远远落后与世界。 3、充分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1)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稳定了社会环境等。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以消极作用为主:(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人民无权;(3)思想文化上,严格的思想控制,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知识网络构建】 【重难点导析】 1、什么是内阁?内阁的职能在明朝有过哪些变化?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①明朝皇帝从官僚中选拔官吏入值殿阁,在皇帝指挥下处理政事,由于殿阁处于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②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很少能参与政事。明成祖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时,内阁大臣有票拟权,地位日益提高。万历年间,部权尽归内阁。③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张居正改革虽有成效,但触犯官僚地主利益,引起皇帝不满,死后被抄家、夺官。 【例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解析】此题关键是看清时间限定词“明太祖”时期,所以答案为D。 2、清朝前期是怎样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如何评价? 应该了解清朝前期是如何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挥到极点,对于其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论述。 (1)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康熙时,在宫内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内阁形同虚设,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清朝前期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的空前加强,说明其已经走向反动,人民受到空前压制,进一步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证】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 ) ①内阁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南书房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看顺治、康熙、雍正各代在加强中央集权中采取的措施如何,制度的存废问题了解清楚了,答案是A。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它内部存在着哪两对主要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我们如何评价中国古代这一政治制度? 形成原因: A.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要求有一个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B.政治原因:地主阶级需要中央集权维护其利益。 C.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