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世纪90年代.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原因是什么?(1分)对我国来说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1分) (4)作为90后出生的中学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向参加世博会的各国来宾介绍上海的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习惯较之改革开放前的变化。(5分) 29.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及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变革促使一些国家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模仿和赶超的进程。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了多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国的近代化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开始的标志?(1分)结果如何?(1分)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何特点?(1分)对它应如何评价?(2分) (3)在1956—1966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了哪些探索?(3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有哪些主要的转变?(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5DDBBB 6—10ABACD 11—15ABCDB 16—20BAAAA 21—25DDC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27题各12分,第28、29题各13分,共50分) 26.(12分) (1)市场: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1分)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的进行。(1分) (2)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2分) (3)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4)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2分) (5)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27.(12分) (1)措施:实行罗斯福新政,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调整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分) 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变革,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2分) (2)时间:1944年。(1分)企图: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分) (3)目的:规范世界金融市场,加强纪律约束。(1分) 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1分) (4)相同点: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2分) 28.(13分) (1)原因: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或经济发展)。(每点1分,共3分) (2)景德镇和汉口镇 泉州(3分) (3)原因:浦东的开发开放(1分)意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1分) (4)物质生活: 衣:正式场合为西装、套装,日常生活为牛仔裤、T恤衫、运动服等 食:“菜篮子”工程后丰富的餐桌 住:“安居”工程后居住条件大幅改善 行: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密集的高速公路、提速后夕发朝至的火车、私家车等 社会风俗:多种多样的婚礼,电话、短信拜年,爱心援助、扶贫帮困,各种公益活动,打招呼的方式,称呼的变化等(每点1分,共5分) 29.(13分):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结果:破产(或失败)(1分) 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1分) (2)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分) 评价:这种体制与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取得的。但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更多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2分) (3)探索: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分)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1960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分) (4)转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答到其中四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