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3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被认可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②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③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④ 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D. ① ② ③ 35、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36、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37、旧中国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工业化建设 D.三大改造 38、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9、对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B.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C.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只有成功没有失误 4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 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4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 ( ) A.自主经营 B.土地私有制 C.包产到户 D.土地入股 42、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D.发展乡镇企业 4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D.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44、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 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4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 “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八大 46、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47、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