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1-50题,共75分,第II卷为51-52题,共25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本卷共计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
    1、《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 )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
    2、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3、“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
    A.丝 B.棉 C.毛 D.麻
    4、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 )
    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
    5、《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6、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①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
    ②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③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
    ④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经济基础
    C.主流价值观 D.传统思想
    8、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9、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1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1、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2、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13、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4、“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5、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