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模块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 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2.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广泛使用白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 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C.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D.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 4.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 A. 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C.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5.“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土地的何种经营方式 A.自耕农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租佃制经营D.官民合营 6.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 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8.下表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前半期的发展状况,不属于其发展原因的是 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国民政府推行经济统制政策 9.1925年,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A.报童叫卖《申报》创刊号 B.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C.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D.摩登女郎身着旗袍吃西餐 10.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是: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加速了西方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殖民掠夺 ③造成了世界各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④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沉重灾难,造成其落后的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 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 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12.1931年10月18 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齐奏《英雄交响曲》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响 D.熄灭电灯一分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