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七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5分) 29、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7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根据课文关于选官制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 (2)隋唐时期,中国采取了什么选官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7根据所学雅典民主制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推进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请问他们是谁?他们的主要功绩是什么?(6分) (2)雅典的民主制有什么积极作用?又有哪些局限性?(6分) 28,(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3分)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5分) 29,(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7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DDBDDCCCACCA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DADBDCDBBBB 二,非选择题 26,(1)品行,门第 (2)科举制,打破权力垄断,扩大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选官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世延用,影响深远。 27(1)梭伦,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确立雅典民主制度 伯利克里,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2)积极:奠定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础。 雅典精神文化领域成就辉煌。 局限性: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的民主的范围之外。 过于直接的民主导致雅典社会动荡,政治腐败。 28(1)分封制的特点: 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2)诸侯对周王的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 (4)宗法制。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他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 29(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2分)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分) (2)唐太宗: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2分)明太祖: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2分) (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1分)因为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2分)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起来看待,(4分)因此得出不同的结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