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史纲(上古篇)》”、“武王、周公”可知是西周,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
    答案:C
    2.解析:西周宗法制明确规定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A
    3. 解析:秦朝实行 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答案:C
    4. 解析: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下,不过三代,分封诸侯势力做大,威胁中央,导致了七国之乱。
    答案:B
    5.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还采取有:“附益之法”(不许诸侯招结宾客,限制他们的活动,不准参与政事);“酎金夺爵”(zhòu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汉武帝借口贡金斤两成色不足等,废掉了一些侯国)等。
    答案:B
    6. 答案:D
    7.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文武将吏”和“朝廷”可以判断是藩镇割据现象,属于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故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A
    8.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属容易题。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本题可用排除法选择,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可排除AB;而古代全国军事由皇帝来掌管的,可排除C;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所以选D。
    答案:D
    9.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答案:B
    10. 解析:上面四种制度只有科举制公正公平的按才能选拔人才。故选C。
    答案:C
    11. 解析: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最能体现中国帝制权力的象徵。它不仅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型制也是最高规格。皇帝出宫到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尊贵和威严。
    答案:D
    12. 解析: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
    答案:D
    13. 解析: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分封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答案:D
    14. 解析:宋朝时期,为制约相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军权,负责监督地方长官的是通判。因此B项错误。
    答案:B
    15. 答案:D
    16.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题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尤其要注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这是经常考查的重点。
    答案:(1)史实论证:分封制;(1分)宗法制。(1分)
    理由: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其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1分)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1分)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与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1分)
    (2)以国家的赋税收入“赏赐之”(1分)郡县制。(1分)影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分)
    (3)积极作用:有利于治理黄河、修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消极作用:沉重的赋税延缓了扩大再生产的进程;重税征商,成为商品经济的桎梏,封建社会晚期则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以上两个作用各答到2点即给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17. 答案:(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2分)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分)
    (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1分)
    18. 答案:(1) 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4分)
    变化: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八股取士以呆板空洞的八股文为标准。(4分)
    (2)原因: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1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1分)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魏晋以来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1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统治者严厉控制士人思想。(1分)
    (3)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