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10年江苏常州模拟)《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共3大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4分,共40分。 16.(2010年福建龙岩模拟)史论结合,即客观史实和科学理论的结合,它是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惟有尊重客观史实,确立唯物史观,贯彻论从史出,才能真正学好历史。试以这一原则与策略,回答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 (1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其中的两个特点。你选择哪些史实(政治制度)证实这一论点? (2分)为什么?(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之。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廷尉议是。”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对“诸子功臣”的安置办法是什么? (1分)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 (1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政体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试以你所知的历史现象证实这一观点。(4分) 17.(2010年江苏省丹阳高中模拟) (11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 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1分) 18. (2010.江西省安福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4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4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 单元测试答案详解 第一单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