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高考试题考点专题汇编(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和学生辨析能力,难度较大。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体现了盲目排外的色彩。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从题干材料可以得出作者抨击和讽刺西方侵略者屠杀义和团的“文明”行为。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具有政治讽刺意味,故不能按照图画表面的意思理解。既然讽刺打打杀杀,故A项排除。,C项没有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因为义团有盲目仇外的倾向,外国侵略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文化,也可排除。D项虽然正确,但与B项相比,B项更是作者 的深刻用意所在。义和团杀外国人、外国人杀义和团,同为杀人却分为“野蛮”与“文明”,实际上讽刺帝国主义在为自己的侵略行为作辩护。符合此意的为B项。
    3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6题)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答案】A
    【点拨】此知识点“中共 七大”确立毛择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在第6分册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文中有,在第7分册第12课毛泽东思想一课中第二次出现。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毛泽东思想。
    3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8题)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答案】C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关键词是“1942年”“国统区”。1937-1945年是八年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的是全民抗战,故1942年若“逃兵役”则会被“骂为冷血运动”。C项正确。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材料信息提炼的能力,还有对比分析能力,题目设计了新情景,要求考生对比分析,题目的中心词是:1942年、国统区、军人。这个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38.(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0题)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 )
    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
    ③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④国共两党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点拨】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即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9.(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答案】A
    【点拨】该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西方列强相继得到协定关税的特权。英国从《南京条约》,美国从《望厦条约》,法国从《黄浦条约》中获得此特权,《马关条约》是与日本签订的,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都已获得此特权。《南京条约》关于关税的规定是“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由英国独享关税特权;《望厦条约》关于关税的规定是“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美国此后对华贸易所纳进出口税不得高于他国;并规定“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关税开始与其他国家享有;《黄埔条约》中关于关税的规定是给予列强“片面最惠国待遇”,使清政府当时的关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国家,完全为西方列强所共享。而《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没有关于关税的特别规定,故选A。
    40.(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B
    【点拨】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24年,义和团运动由局限性也有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的转变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的作用和进步意义。所以B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故选B。
    41.(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8题)《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
    42.(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历次被侵略的战争,可知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是《马关条约》。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4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2题)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答案】B
    【点拨】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 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4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
    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45.(2009年江苏高考8题)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外国侵华史以及在中国谋求的各种特权。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
    46.(2011年江苏高考8题)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点拨】本题通过中国飞行员陈怀民这一材料考查了抗战相关知识点。判断各选项,第①项可直接排除,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始于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其他各项说法充分反映了材料所体现的信息,本题选C项。
    47.(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0题)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点拨】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是在1904年,189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48.(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9题)抗日战争期间某 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
    49.(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点拨】考查抗日战争。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①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②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③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④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时期的首次大捷。①②③都与国民党抗战有关。
    50.(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2题)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A
    【点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5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39题) (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图12,回答第(1)题。
    图12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颁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8分)
    【答案】
    (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死生。
    (2)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第(1)题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总结革命根据地的变化,结合图片信息可看出,根据地的面积在不断扩大,而且由零星的几块发展为连片。第(2)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可结合教材相关史实概括归纳,注意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
    (1)本小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读图及概述的能力,注意图例,然后仔细观察图中根据地分布范围的变化,结合分值,综合考虑得出答案,可从面积、分散程度、跨越的省区等方面回答,不能回答过少。
    (2)本小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贡献,注意“概述”一词,不要过细,尽量涵盖政治、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
    5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7题)—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