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内容的理解能力。“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这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时间限制1949~1957年,这期间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所有制经历了地主所有——农民个体所有——集体所有的变化。A项发生在1958年,B、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
    5.【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及时间。题干中所述主要矛盾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的。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当时炼钢、办食堂脱离实际,“左”倾错误发展严重。
    7.【解析】选D。本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在这十年里,中共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探索中的失误,概括起来就是在曲折中前进,A、B、C三项说法均不全面。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综合平衡”“1962年”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开国十年”展出的史料范围在1949~1959年之内,A项是1949年,B项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C项是1956年的史实,D项在1966年开始。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材料是“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①出现于1956年的八大,③出现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符,排除。②④都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故选A项。
    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③是对外开放的内容,①④是管理体制的改革,②是所有制方面的改革。
    1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目前,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15.【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含义的理解。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A、B、D三项都不是“根本问题”。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等。
    1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是把农民的个人土地私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B两项不直接关系到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D并没有使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三大改造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谈不上自我完善和发展,两种经济政策的本质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三大改造的时候还没出现“左”倾错误,故其他选项可以排除。
    2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判断能力。题干强调的是改革——分水岭,可排除D,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A应是1978年,C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2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因此C项与“一五”计划的史实不符。
    2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据图表中数字变化情况分析,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将农民私有土地改造成土地国有。故选B。
    2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完成改造。
    2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时间限制是“1956年”。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提出并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2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是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过高,超过了实际水平。这是“大跃进”在农业上的反映。这是受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的影响。故排除①。②③④都是“大跃进”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26.答案:(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
    (3)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27.答案:(1)经济特区:汕头。开放城市:天津、烟台、青岛、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广州。
    (2)设重庆为直辖市。
    (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
    28.答案:(1)评价: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依据: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如答“国民收入、工农业产量增长、人的寿命延长、入学人数增加”等亦可)
    (2)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原因: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左”倾错误,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