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设置经济特区,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对外开放 ④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4.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推动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促使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 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C.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正朝着小康水平的新目标迈进 15.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 )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 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 16.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7.“多层次、全方位”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之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沿海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8.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19.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 D.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20.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22.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3.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