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24.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5.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一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二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三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8分)
    27.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3年。这30多年的辉煌改革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识读“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成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10分)
    (2)重庆是弓箭的“箭尾”,20世纪末,党中央为促进重庆发展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4分)
    (3)30多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如离弦之箭,异常迅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人的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它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多15岁。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作者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结果作出怎样的评价?(可用材料中原话回答)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依据(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三,从“一五”到“二五”期间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