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世纪末期 B.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可比作树苗的春天;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可比作夏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打击日益萎缩可比作秋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可比作冬天。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业获得新生可比作新的春天。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以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2)上面三则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请写出一个具有上述企业性质且符合材料一中生产方式的代表企业。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影响该种性质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掌握该性质企业的阶级力量具有哪些特点?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注:指日本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注:自称,即“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张謇说:“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人民之生活。”后又指出:“现世界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武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村工商部第一计划即立法。” ——《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兴办实业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张謇认为发展实业有哪些不利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张謇为发展实业提出了哪些政策主张? (4)张謇实业救国主张最终结局如何?试指出其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