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8-11-17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府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返回娘家,她发誓不再嫁人。①建安中:建安年间,即公元196年-219年。建安,汉献帝年号。②庐江:汉郡名,在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③遣:休,指女子被夫家休婚,返回娘家。)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于是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焦仲卿听到这件事,自己也吊死在家中庭院的树上。①缢:yì,吊死。)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①云尔:句末的语气助词。)
    这是诗前小序,系《玉台新咏》编者所加。这段小序很重要,它不但告诉我们故事的梗概,发生的年代、地点,主角的姓名、身份,并且也记录了这首诗的来源,说明是仲卿夫妇死后,当时的人为了哀悼他们而作的。历来文人都依据这个说法,肯定《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流行于建安时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去,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①徘徊:流连往复。)
    诗开头采用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将全诗笼罩在悲剧的气氛之中。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此四句互文,意即:(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①箜篌:kōnɡhóu,古代弹拨乐器。②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和悲伤。您做了太守府的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留空房,相互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①贱妾:仲卿妻自称。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鸡鸣时分我就上机织绸,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旧嫌我织得慢。其实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①鸡鸣:夜晚1-3点。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相应。②断:织成一匹截下来。一匹是四丈。③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④故:旧,仍旧。)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休弃了归回娘家。”①不堪:不能胜任。②驱使:使唤。③施:用。④白:告诉、禀告。⑤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从诗意来看,焦仲卿只有母没有父。姥,mǔ,通“母”,即婆,丈夫的母亲。⑥相遣归:即“遣归相“,遣了我让我归。相,我。) [这些话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这段语言描写十分精彩,第一、诗一开头就让读者劈里啪啦听到刘兰芝一阵数落声,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刘兰芝平时所受冤屈很深却又无处发泄,好不容易盼回丈夫,冤愤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一个善于忍耐而又倔强刚强的女子也便跃然纸上。第二、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婆媳矛盾,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婆婆。但是,诗歌却暗写焦母,明写兰芝。让读者从兰芝痛苦的诉说中去想象婆婆的狠毒。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笔墨,同时又从故事一发端就让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登台亮相,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三、诗采用铺排的写法,例如开头六句,以时间先后为序,勾勒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表现刘兰芝良好的教养和超凡的才干,用以反衬焦母的蛮横无理,引起我们对兰芝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为下文写兰芝被遣回家后媒客盈门作了铺垫。]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妻子,在生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生活;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①薄禄相:古人迷信,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②结发:古时结婚行男左女右并坐束发合髻仪式。将男女并坐在一起,拆散各自头发,共洗一盆水,再将头发打结在一起。③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称之为阴间。)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不厚?”(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①尔:助词,无实在意义。②何意:岂料,哪能料想得到。③致:招致、招来。④厚:看重,喜爱。)[从本段开始,诗连续四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一次冲突。此段写仲卿求情,八句话,两层意思。第一层四句从夫妻关系上陈情,说明兰芝对他生命的重要;讲给焦母听,则意在打动其心,希望母亲体谅儿子苦衷。第二层四句则是从婆媳关系上疏导,言下之意,媳妇纵有不是,也该念她进门不久,还望母亲慈悲为怀,多多担待。仲卿陈情虽然言辞小心,但也态度鲜明,隐含对母亲的责难。]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哪能够自作主张!①区区:这里指见识小、愚拙。②忿:怒。)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姿色相貌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可赶快与刘兰芝休婚,休婚后让她离去,千万不要挽留!①秦罗敷:“秦”是古诗词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②可怜:可爱。③体:容貌。)”[此段写焦母对仲卿的答辩,表现她的冷酷无情。“何乃太区区!”一个反问,传出她训斥的语气和恼怒的神情,给抬举媳妇的儿子来个“当头棒喝”。“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揭示了焦母和兰芝的矛盾所在;但前文写道,兰芝“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由此可见全是焦母横蛮无理。“吾意久怀忿”,说明“遣”是焦母久已有之的决定,刘兰芝是被逼向促卿说出。“便可速遣去”,焦母逼迫仲卿赶快执行。]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焦仲卿伸直腰板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地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①长跪:跪在席上﹐直起身子。②伏惟:也写作“伏维”,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口气。③取:通“娶”。)[仲卿与焦母针锋相对,“长跪”表现仲卿不屈服于母亲的威逼。“终老不复取”,这是在当时社会里,作为儿子所能做出的对母亲的最强烈的抗争,也是他对兰芝坚贞深厚的爱情的表露。]
    阿母得闻之,槌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你这小子全没有什么畏惧,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依从和答应你。”①槌:chuí,槌子,敲击工具,此处用如动词,敲击。②床:古代坐具也称“床”,小的只能坐一个人。)[焦母大怒,表现焦母的专横暴戾,也表现封建礼教的淫威。汉朝是所谓以孝治天下,“孝”成为一种精神枷锁。《礼记》:“妇……不顺父母,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遣兰芝、压仲卿用的就是孝这一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仲卿“不复取”,以断子绝孙相威胁,更是大逆不道之举,所以焦母一听,“槌床便大怒”。]
    以上是诗第一部分,写兰芝倾诉,仲卿求情,焦母怒遣,揭露兰芝、仲卿和焦母的矛盾。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不成句。①举言:发言,开口说话。②新妇:当时对年轻妇女的泛称,这里指妻子,相当现在的“媳妇”。下文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里的“新妇”是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③哽咽:ɡěnɡyè,也作梗咽,悲伤过度而气塞不能发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为了这个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话。”①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②报府:赴府,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③迎取:迎接你回家。④下心意:有耐心受委屈的意思。下,这里是使用动用法。)[面对母亲震怒,仲卿不知所措,唯有默默忍受。他一方面不敢违抗母命,一方面又不忍休遣爱妻,内心极度矛盾和痛苦,恍若万箭穿心,以至“哽咽不能语”。“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取”,无奈之下,只能出此“先遣后迎”的权宜之策,希望妻子能够忍耐暂时的委屈,幻想母亲能够回心转意。]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添麻烦了吧!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一切行事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①勿复重纷纭:不必添麻烦了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重,chónɡ,复,再。纷纭,指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这里是“罗嗦”的意思。②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③谢:辞别。)昼夜勤作息,伶俜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只想终身侍奉婆婆,尽心报答她的大恩大德。我到底还是被休弃赶走,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①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这里只是工作的意思。②伶俜:línɡpīnɡ,孤单的样子。③萦:缠绕。④谓言:总以为。⑤卒:尽,终。)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地发出光彩,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四角挂着香袋,箱子和妆奁六七十个,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桩桩件件各自不同,都装在那些箱子和妆奁里面。①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的短袄。襦,rú,短衣;短袄。②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③复:双层。④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所以叫做“斗帐”。⑤帘:lián,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⑥六七十:形容数量多,不是实指。)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的后妻,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①后人:指焦仲卿的续娶后妻。②遗施:赠送、施与。遗,wèi。) [兰芝答复仲卿的话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写兰芝否定仲卿的“还必相迎取”,指出还归无望。她列举两条理由:一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自己对婆婆从来都是话一从二,未曾有违逆的举动,反驳了焦母所言的“自专由”;二是三年来自己任劳任怨,尽心尽责,没有过错,算得上一个好儿媳,“仍更被驱遣”,暗示焦母休遣她,不是因为她“无礼节”“自专由”,而是焦母蛮横铁心,所以,“何言复来还!”不要指望“还必相迎取”。这里看出兰芝处事的泠静,思想的深刻。第二层作者又用铺排的手法写兰芝对离去后物事的交代。物件数量繁多,质地精妙,放置井井有条,照应了前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表现了兰芝吃苦耐劳,心灵手巧。而在离去前,她把这些自己辛勤劳动的丰厚成果全部留给仲卿,更是表现了她胸怀的博大,对仲卿的爱深厚纯真。这段描写还表现了兰芝性格的刚强,但我们透过兰芝这种强自镇静的外表,也可以窥见她无比痛苦的内心,正如周振甫先生所评:“兰芝和焦仲卿言别,该篇中最悲惨的一段。他却悲呀泪呀……不见一个字,……专从纪念物上头讲,用物来做人的象征,不说悲,不说泪,倒比说出来的还深刻几倍。”以上两段写兰芝和仲卿的第一次话别,表现了两人鲜明不同的性格特征。]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鸡鸣时分,屋外天边将露出曙光,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①严妆:打扮得整整齐齐。②四五通:好几次。通,遍、次。)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脚下穿着丝绸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纨素的带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手指纤细白嫩,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妙美丽,真是举世无双。①蹑:niè,踩、踏,此处指穿鞋。②玳瑁:dài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水生爬虫,甲壳黄黑色,有黑斑,有光泽,可制装饰品。③流纨素:纨素的光像水一样流动。纨素,洁白的绸子。④著:zhuó,戴。⑤明月珰:用珍珠做的耳坠。明月,喻圆珠。珰,dānɡ,耳坠。⑥葱根:葱白。⑦朱丹:朱砂。)[“鸡鸣外欲曙”一段,描写兰芝在离开焦家时着意打扮装束的神情和她精妙无双的仪容。这样写的作用,一是照应焦母“东家有贤女”四句,说明兰芝被遣不是姿色平庸。二是表现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刚强。兰芝在离开焦家前特意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是她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作为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二是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有意向焦母挑战,漂漂亮亮地来,漂漂亮亮地去,表示休婚不能将她怎么样。三是通过描写兰芝的外貌美来展现她的心灵美。四是为下文媒客盈门作铺垫。作者按照当时的审美观念,运用铺排夸张的手法,尽现了兰芝的珠光宝气,花容月貌;描写的顺序也颇有匠心,单句写足、腰、指,由下而上,偶句写头顶、耳、口,由上而下。诗中比喻非常精妙,“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喻体选用的物事正是民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葱根既长且白而又细腻,和手指的柔美相一致;朱丹是古代常用的红色染料,借此描写兰芝嘴唇的红润也十分贴切。]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供婆婆使唤。今天我就要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①钱帛:金钱和丝织品,指聘礼。)[写兰芝与向婆婆辞行,只写兰芝的话,省去婆婆的话。“阿母怒不止”,只此一句抵得千言万语,生动地表现了婆婆的专横粗暴、刚愎自用。写兰芝的话,字字心平气和,句句自省自责,与婆婆形成鲜明对比,用事实证明“此妇知礼节”。兰芝的话虽然异常谦卑,但也暗藏机锋,看似向婆婆赔不是,实际在反唇相讥,可谓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言辞,表现了兰芝的机智聪明。凶蛮的婆婆除了“怒”,再也拿不出话来辩驳。]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退回来再同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般落下来。①却:动词,退出来。②小姑:丈夫的妹妹。)“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按: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得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时光之快。)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①扶将:服侍的意思。将,在这里与“扶”同义。②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织女相会,旧时妇女在这晚上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③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①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写兰芝话别小姑,与话别婆婆形成鲜明对比。兰芝向婆婆辞别时强自镇定,没有流眼泪,而面对小姑子却动了真情,“泪落连珠子”,满腹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化为泪水倾泻而出,这表现出她性格的另一面:多情。婆婆对她“失恩义”,但她对婆婆仍然情深义重。她对仲卿说“供养卒大恩”,对婆婆说“念母劳家里”,最后又丁宁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在对比中,表现了兰芝仁慈善良。]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甸甸,俱会大道口。(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①隐隐:象声词,“甸甸”与此同,都是车轮滚动的声音。②何:副词,何等、多么。)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归回来,我指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①相隔卿:断绝与你的关系。“相”与“卿”同义,你。)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情怀!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应当好比是磐石,我应当好比是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牢固得不容易转移。①区区:这里是情意真挚的意思,与上文“何乃太区区”的“区区”不同。②君既若见录: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若,这样。录,记、挂念。见录,挂念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下文的“见丁宁”用法同此。③磐石:厚而大的石头。磐,pán。④蒲苇:蒲,香蒲,一种植物。叶子可用来编织席子、扇子等。苇,芦苇。⑤纫:rèn,通“韧”,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痛苦。”①父兄,:偏在“兄”。从诗中看,刘兰芝有兄无父。②逆:逆料、想到将来。)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①劳劳:怅惘若失的状态。②依依:难舍难分的样子。)[“府吏马在前”起,作者描写兰芝和仲卿的第二次话别。仲卿向兰芝一再保证,并且指天发誓:“誓天不相负。”这是说,如果我焦仲卿违背今天的诺言,那就天打五雷轰。在两千多年前,那个畏天神、重然诺的时代,焦仲卿许下如此重誓,就等于是拿性命来呵护他对兰芝忠诚的爱。刘兰芝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所以,她满怀深情地说:“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重新点燃了对未来两人团聚,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因此,她也同样立下誓言。如果说,此前他们还只是一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普通夫妻,那末在“同是被逼迫”的共同命运中,他们的爱情得到升华,发生质变,成了生死相依的恋人。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只焦母是两人团聚的拦路虎,兰芝引出她的兄长这个绊脚石,未来如何,凶多吉少。所以,兰芝说:“逆以煎我怀。”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先写兰芝在家中依次与仲卿、婆婆、小姑话别,表现兰芝的泠静机智、聪明能干、善良多情。然后写兰芝与仲卿在途中结誓而别,表现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兰芝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惭愧,没有脸面。刘母拍着手掌,大为惊讶,没想到女儿自己回了娘家!①颜仪:脸面。颜,脸;仪,容貌。②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拊,fǔ,拍、击。③不图子自归: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同意,娘家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子自归”即意味被婆家休婚。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这个意思。子,女儿。古代男孩女孩都称“子”。):“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迎接却自己回了娘家?”①誓违: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字。愆,qiān,过错。)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①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写兰芝回家,“进退无颜仪”,说明打击之大,“阿母大拊掌”“大悲摧”与焦母“槌床便大怒”“怒不止”形成对比,两人与兰芝血亲关系不同,态度不同,情义厚薄迥异。作者借阿母之口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叙述兰芝小时所受的教养,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又再次为下面描写媒客盈门做铺垫。]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少爷,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才子,年龄才十八九岁,能说会道,很有才干。①窈窕:yǎotiǎo,娴静、美好,喻指才子。②便言:即辩言,善于辞令,有口才。便,pián,能说会道,言辞敏捷。③令才: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令,美好。)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如果今天应婚则是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应当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①见丁宁:丁宁我。丁宁,嘱咐,也写做“叮咛”。②非奇:不宜、不妥。③断:回绝。④信:使者,此处指媒人。⑤之:它,指再嫁的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中小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打听访求别家的女子,我实在不能够就答应你。”①适:出嫁。②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③幸:希望。④相许:应许你。)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主簿派遣出去的郡丞请求回来,他报告说打听到兰家有一个女孩,祖籍是官宦人家。①寻:不久,过了些时候。②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③兰家女:这个“兰”字可能是“刘”字之讹。④承籍:承继祖辈的仕籍。⑤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这是写郡丞受主薄的委托为郡守的儿子四处打听合适的女子,终于打听到刘兰芝,于是回来把情况向主薄回报。]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主簿说太守家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主簿如此向郡丞传达了太守的话。①云:说。②娇逸:娇美文雅。③主簿:太守的属官。)[这里交代了郡丞说媒的由来,原来是太守的第五个儿子未婚,托主簿说亲,主簿委派郡丞为媒,先行打听合适的女子。]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郡丞径直来到刘家说媒:“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①令:美好,放在“郎”前,表示美称。②结大义:指结为婚姻。)[主薄把郡丞了解的情况向郡守报告,郡守认为刘兰芝合宜,于是令郡丞径直上门说媒。对于这段文字,历来争议最多,各家说法不一。本书的解释,与各家说法不同,算是一种探索。]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和焦仲卿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先嫁得府吏,后嫁得,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打这样的主意,多么缺乏考虑啊!前次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嫁给一位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好比天上与地下,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量:思量、考虑。①否泰:运气的好坏。否,pǐ,坏运气。泰,好运气。②义郎:好郎君,指太守的儿子。义,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③其往:其后、将来。)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那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听任自己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现在立刻答应媒人吧,马上就可以结成婚姻。”①处分:处理、办理。②适:适合、依照。③要:yāo,相约。④渠:他,这里指焦仲卿。⑤登即;立刻、立即。登、即同义。⑥相许和:应许他。相,他,代媒人。)
    “还家十余日……便可作婚姻”共七段,写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求婚,母兄逼婚。
    县令求婚,“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太守求婚,“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男方才貌双全,门第高贵,一个个求上门来,络绎不绝,这便从侧面衬托出兰芝“精妙世无双”,令许多豪门仰慕。
    母兄逼婚,母亲言词温婉。县令求婚,母亲让兰芝“去应之”,兰芝不应,母亲依顺女儿意愿,婉拒媒人;太守求婚,母亲即便代女断然拒绝:“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这是一个通情达理,贤亲慈母的形象。阿兄则不同,“性行暴如雷”。拒了县令亲事,尚能忍让;拒了太守亲事,“怅然心中烦”,开口便向妹妹质问:“作计何不量!”阿兄怎么替妹妹思量?“先嫁得府君,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阿兄的脑子里只有门第、只有权势,女攀高门,妹妹出嫁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他根本不理解,兰芝需要的是仲卿的“区区怀”,是“结誓不别离”的“情义”。因此,他威逼兰芝:“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不懂情爱的势利小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清人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兰芝的再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小人门阀等级观念酿成的悲剧。
    兰芝对母兄逼婚,也采取了两种载然不同的态度。在仁慈的母亲面前,她直言:自己与仲卿“结誓不别离”,很快得至母亲的宽容。在阿兄面前则完全不同,虽然她也许有过抗争,从“仰头答”三字不难想见兄妹曾经发生过争吵,但最终她只能屈从阿兄。倔强的兰芝为什么会屈服?这是因为,第一、“理实如兄言”,兰芝跳不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她在阿兄面前先就“理屈”!第二、“中道还兄门”,《礼记》规定,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兰芝死了父亲,家中由阿兄作主,“处分适兄意”,这是兰芝无法违抗的封建礼规。第三、对仲卿的允诺心存疑虑,“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由此也便知道,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封建礼教规定“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再嫁女子是要受人歧视的,为什么刘兰芝再嫁反而那么荣耀?原来封建礼教也有一个逐惭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饿死事小,失贞事大”是宋朝以后的事情。唐汉时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的自由。女子再嫁不受歧视,男子娶再婚之妻也不认为是耻辱。如西汉时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入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郡丞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这固然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当时婚俗的反映。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连声答应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交谈之后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加违逆。②尔尔:如此如此。③部:府署。④府君:太守。⑤下官:郡丞自称。⑥缘:因缘。)[为下面的婚庆营造了一种喜庆气氛。]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郡守打开历书反复查看,吉祥的日子就在这个月内,两人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良辰吉日就在三十日,今天已经是二十七,太守嘱咐郡丞“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①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这六句极写婚事吉祥。]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太守府里的人互相传话“赶快收拾、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①交语:互相告语。②络绎:接连不断。)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装载婚礼的船绘有青雀和白鹄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迎亲的车子用黄金装饰,车轮用白玉镶嵌而成,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①舫:船。②龙子幡:旗帜名。幡,fān。③婀娜:这里指旗子轻轻飘动的样子。④踯躅:zhízhú,原意是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地走动的样子。⑤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⑥流苏金镂铵,马鞍周围垂着缨子,上面有镂刻的金饰。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成。)[这六句写迎亲的船只和车马,极言其装饰奢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①赍:jī,赠送。②杂彩;各色绸子。③交广:交州、广州,现在广东,广西一带。④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⑤珍:美味。⑥从人;仆人。⑦郁郁:繁盛的样子。)[这六句描写聘礼之隆、队伍之大、场面之盛。这段文字,浓墨重彩,铺排夸张,着力描写迎娶的排场。诗把迎娶的场面描写得林林总总,纷纷攘攘,五光十色,杂彩斑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使诗在冗长的叙述中陡然掀起一道波澜,文笔顿时生辉。沈德潜对此评说:“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作者对这个情节如此洒墨如泼,除了使文笔生辉之外,还是为了渲染太守家煊赫的财势,表现兰芝的身价之高,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部分写兰芝抗婚、阿兄逼婚、太守家迎亲,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同时也从侧面烘衬兰芝人品之美、身价之高,用以反衬焦母的无理。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得不像样!”①适:刚才。②不举:原意是“不成功”。)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像水一样倾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移动供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置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裁衣裳。早晨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①琉璃榻:镶嵌着琉璃的榻。琉璃,是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而成的釉料,半透明,类似玻璃。榻:坐具,即上文的“床”。)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阴沉沉地天快黑了,兰芝满怀愁思,出门痛哭。①晻晻:yǎnyǎn,昏暗无光。②暝:日暮。)[作者用一个段落描写兰芝备办嫁衣,“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着力表现她被逼再嫁的悲哀,从侧面描写了她对仲卿的爱。兰芝的哀与太守家的喜形成强烈对比,由此可见,作者铺叙太守家喜庆的场面,深层原因就是以喜写悲,以吉写凶,以乐写哀,用他人的欢庆反衬主人公的悲惨,极大地加深了悲剧的气氛。细品这段文字,还能见出作者文笔的缜密。府吏被母逼“默无声”,兰芝被母逼也是“默无声”,有情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兰芝做嫁衣“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她心灵手巧,也照应了“十四学裁衣”。《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焦仲卿听到这个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还没到刘家,大约相隔二三里地,人伤心,马也悲鸣。①摧藏:摧折心肝,形容焦仲卿极度伤心。藏,zànɡ,就是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悽怆”。)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兰芝辨识出府吏的马在嘶叫,走上前去迎接他,悲伤失意远远地望着,知道原配丈夫赶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①蹑履:同义复用,都是动词,践踏。“足下蹑丝履”,“履”,名词,鞋。②怅然:chànɡ,失意不乐的样子。③故人:老朋友、旧友,这里指原配丈夫。):“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不能照我们先前的愿望,其中的曲折又不是你能详细知道。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现在才来还有什么指望呢!”①父母:这里偏指母。②弟兄:这里偏指兄。)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薄苇一时纫,便作旦夕旦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庞大而且厚实,可以坚持上千年,而你蒲苇仅一时的柔韧,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①方:pánɡ,通“旁”,广大、广博。②卒:终,这里有坚持到底的意思。卒千年,就是千年不变。③纫:通“韧”。④旦夕:形容时间短。)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①君尔妾亦然:你“向黄泉”,我也“向黄泉”。尔,然,都是“这样”的意思,指代焦仲卿说的“向黄泉”。)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悲伤愤恨哪里说得尽呢?他们打定主意永远辞离人世,怎么也不想再保全性命了!①恨恨:愤恨悲伤到极点。“恨恨”是“悢悢”形误,悢悢,liànɡliànɡ,伤心悲痛。②念:念头、主意,这里用作动词。)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三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第三次话别,也是他俩的生死诀别。“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但是作者描写这一场生离死别,不落笔于死别的悲伤,而着眼于是什么使生人作出了死别的决定。作者先通过描写马的摧肝裂肺的长嘶,让读者想象焦仲卿“闻变”后的伤悲。马受主人的感染尚且肝胆俱焚,人又何以堪!接着写兰芝对仲卿的絮絮诉说,我们发现兰芝备办嫁衣时“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但见到仲卿后“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反而既未啼也无泪,只是“嗟叹心伤”。原来,人伤心到极处,就无泪可流。杜甫云:“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作者描写兰芝见仲卿正是写出了这种“眼枯见骨”的悲苦。诗极写仲卿和兰芝的极悲,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极爱,因为极悲源于极爱,极爱才有极悲。最后写仲卿对兰芝的话,仲卿由于对兰芝产生了误会,所以句句尖刻,字字讥刺,全是愤激之语,这是爱的另一种表露。因为爱,所以严厉,所以尖锐,所以冷酷,爱得越深伤得越痛。但是又因为两人爱得深厚,爱得真挚,所以误会很快消除,决心以死殉情。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爱。“悲莫悲兮生离别”,写生离死别的诗文很多,一般的写法都落在对悲伤场景的描画,这段描写一反俗套,不写死的悲伤,而写爱的深厚。是爱使他们悲,是爱使他们怨,是爱使他们作出死的抉择,让读者心惊,让读者震撼:爱原来如斯,爱竟至于需要用生命来呵护!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焦仲卿回到家里,走进内堂拜见母亲。①堂:特指母亲居住的内室。):“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儿子现在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以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①冥冥,昏暗无光。②故:故意。③不良计:“自杀”的隐讳语。)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南山:即终南山,位于长安以南。②四体:手足四肢,这里指身体。③直:意思是腰板儿硬朗。)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焦母听到儿子的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滚落下来。①零: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你是世家子弟,又在大官府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她哪里算是寡义薄情?①大家: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②仕宦:任官职。③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④贵贱;贵,指仲卿;贱,指兰芝。⑤何薄:“何薄之有”的省略。)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貌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①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内外。)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吁短叹,自杀的主意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越来越被悲愁煎熬逼迫。①再拜:拜两拜。再,两次。②乃尔:就这样。③见:被。)
    “府吏还家去……渐见愁煎迫”三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二次冲突,也是母子诀别。兰芝临终未与母诀别,为什么仲卿有此一节?对此,晚清评论家陈祚明云:一、仲卿系独子,“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仲卿别母,是他关爱母亲的必然之举;二是仲卿想以死谏,望母有悔,“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而焦母最终也没有改悔。是什么使焦母如此顽固?这不只是由于焦母残酷,而有其深层的原因。“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由此可见,焦母和兰芝阿兄一样,都是当时门阀、权势观念的顽固崇拜者和奉行者。焦母休遣兰芝,就是嫌弃她“生小出野里”。另外也可能如陈祚明所析,焦母未以仲卿之言为真,没料到仲卿真的会以死殉情,“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但是,陈祚明的分析也有不切实际之处,因为此时的兰芝已允嫁郡守家,不可能退婚再与仲卿相聚,正如兰芝所说:“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所以,事已至此,仲卿和兰芝的唯一抉择就是以死殉情。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结婚那一天牛马嘶叫不停,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黄昏时分,天色暗沉沉;人定时分,静悄悄寂然无声。①青庐:在住宅的西南角选一块“吉地”,用青布搭成篷帐,供行婚礼用,东汉至唐北方有这种风俗。②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③黄昏:黄昏、人定都是古时计算时间的时辰,黄昏,相当19-21时;人定,相当21-23时。详见前文“鸡鸣”注释。)“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我的生命结束在今日,魂灵离去,尸体长留!”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了清水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焦仲卿听到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上吊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
    “其日牛马嘶……自挂东南枝”两段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兰芝殉情,“举身赴清池”,义无反顾,表现对爱情的坚贞;仲卿殉情,“徘徊庭树下”,犹豫不决,反映仲卿对母的挂念。
    第四部分写兰芝仲卿“生人作死别”,最终双双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坟墓的周围种了松柏,也植上梧桐,树林茂密,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①华山:庐江境内的一个小山。②交通:交错相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密树中有一对相伴而飞的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出行的男子和独守空房的妇女,白天听见了会停下脚步,夜晚听见了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的心里都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①行人:指离妻别母出行、出征的人。寡妇指与丈夫分别或与丈夫离异独居的妇人。这里“行人”与“寡妇”对举,合二为一,泛指夫妻离别的人。诗句的意思是,当他们知道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后,难免会触景生情,引起心中的悲怆不安。②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③谢:劝告。)
    第五部分诗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一处,两人魂化鸳鸯,结伴而飞。
    诗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最后两句劝喻世人,点出本诗旨意。
    诗末尾,剪裁精当。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陈祚明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