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北大西洋公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华沙条约》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17.《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之间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18.1958年法国戴高乐上台后立即向美国闹独立,要求平起平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且主张单独与苏联建立“缓和、谅解和合作关系”。其历史背景是 A.苏联对西欧的威胁减弱,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B.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欧洲共同体建立,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欧经济恢复,各国间加强了联系 19.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20.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A. 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 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 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21.“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22.王祯《农书》卷二十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 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激轮前旋鼓掉枝(按即曲柄)一例随转。其掉枝所贯行桄因而推挽卧轴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术,则排随来去,掮冶甚速,过于人力。”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三国 C.唐朝 D.北宋 23.《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服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 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D.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24.“凡市上,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请判断此记载选自( ) A.《左传》 B.《唐六典》 C.《宋史》 D.《清史稿》 25.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 直隶141328252743537 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 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 江西454595154543976 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 广东——721270711 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26.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繁荣 27.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28.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货币的演变体现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古代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商朝人以经商著称,当时已开始使用金属货币 B. 秦始皇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有利于经济发展 C. 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抑制富商大贾势力膨胀 D. 交子出现后,日益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流货币 (责任编辑:admin) |